■社会评论员 傅小慵
近日,江苏南京,75岁的章女士去当地一家游乐园时被拒,理由是该园区要求60周岁及以上的游客,需要至少1名监护人购票陪同入园。此话题引发讨论:游乐园是否应该对入园游客的年龄设置限制?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游乐园都是以大型游乐设施为主,游客主要是小孩子和年轻人。这次章女士想入园,也不是为了体验过山车、海盗船之类的游乐设施,而是想去园内一个珍宝馆看木雕、家居等展品。
为什么75岁老人不能入园?该游乐园给出的理由是,个别游乐场馆的光线昏暗、台阶较多,没有监护人陪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如果60周岁以上的长者(含60周岁)要入园,需要至少1名监护人购票陪同。
这个理由看似能自圆其说,但网友查询了其他游乐园,发现规定各不相同,有的对60周岁以上的人员没有限制,可单独入园,有的要求70周岁(含)以上的长者,需监护人陪同入园。由此可见,对于入园年龄的限制,是游乐园单方面制定的规定,出发点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
深究这一规定的制定逻辑,可能还是基于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一般提到老年群体,很多人会想到老态龙钟、行动迟缓、手眼不协调、容易摔倒的老人形象。
但时代在发展,新一代老年人正在定义全新的“老年”,他们中,有的一直有健身习惯,即便上了75岁,也是腿脚灵便,活力满满。这种充满活力的老年人才会想着去游乐园玩玩,而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应该不会轻易涉足游乐园。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达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老龄化进程正不断加速。老龄化也带来了规模庞大的银发经济市场,据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数据,2035年的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
数十万亿元银发经济的背后,必定需要相应的消费载体。在上海的一些专业舞蹈教室,已经推出适老化课程,专门针对低龄老人设计课程。杭州一些社区也有健身适老化课程,专门教授辖区内老年人进行健身。
舞动身体激发活力、嗨一把娱乐自己,或来一趟远游突破暂时的人生限定,这些都完全符合人类的本性。而市场就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基本逻辑,合理开发相应的项目,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精神需求。
这也提示大型游乐园要及时跟上形势,积极拥抱老龄化时代。比如在游乐园内提供部分适老化游乐设施,并加强防滑防摔等更细化、更可行的举措。至于必须有亲属陪护的要求,完全可以通过有偿服务或志愿者服务来实现。
随着老年人消费理念的更迭,传统的游乐概念也需要更新。如何尝试更多新颖的适老化改造,才是各大游乐园该思考的命题,而不是简单“一刀切”,拒之门外,错失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