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柏泉
“一颗星,咕囵囤,两颗星,加油瓶,油瓶油,好炒豆,豆子香,加辣椒,辣椒辣,加水獭,水獭尾巴长,十个小老鼠它娘。”
小时候的日子过得艰难,却也有一些值得回味的情景,比如晚饭后在道地上乘凉听故事、数星星。
夏日的傍晚,被炎日烤了一天的道地,虽没有了阳光反射的热焰,但地表依旧是滚烫滚烫的。家家户户的孩子,会早早地清扫好各自家门口的道地,用脸盆水泼洒到地面降温,又在道地角落燃起烟堆驱蚊。然后从屋里背出小桌子(小八仙桌),放到道地中央——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就等大人们从地里忙碌回来边乘凉边吃饭。
那时候的饭菜很简单,几碗咸菜加时蔬,一碗干饭,再来一碗干菜汤,啼啪啼啪五分钟就落肚。此时天已经暗了,闷热的夜晚,四周像是被大大的玻璃墙围住,吹不进一丝凉风。
何以消暑?唯有故事,最让人享受的时光从这个时候开始。
父亲有些文化,会讲好多故事,如《西游记》《说岳全传》《封神榜》《西厢记》《包公传》等。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到我家道地来听我父亲讲故事。父亲的记忆力好,无论哪一部戏,他总能一板一眼把故事讲得头头是道,从不会半途卡壳。一情一节的剧情延伸、惟妙惟肖的人物描述,让听者欲罢不能。讲了一回又一回,还是被恳求“再讲一回”,听者入迷得连上茅坑的工夫都没有。来叫家人回家睡觉的女人们,也会不知不觉被故事吸引,站在旁边忘记了自己来干什么的。
我最喜欢听的是《西游记》,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最初就是听父亲故事印入脑子的。也因为故事里对天庭的描述,总是对深邃的夜空充满遐想。
光身仰卧在小桌子上,满眼全是星星。一颗一颗地数,总是数了这边忘了那边,怎么也数不清。忙完了家务的母亲,会坐在桌子旁边,一边对我们摇着芭蕉扇,一边讲天上的事。说:那个是月亮,月亮里有一棵很大的月桂树,一个叫吴刚的人,为了获取嫦娥的芳心,立誓要把这棵遮挡月宫的大树砍倒。吴刚准备了一篮子饭,挂在树枝上,不停地砍着,饿了就吃饭篮里的饭,但一吃饭砍到一半的树又弥合了。如此一直砍一直吃一直弥合,至今还在砍。那颗特别亮的是启明星,别看现在像是马上要落入西山,明天黎明前它一定会准时出现在东方;它是专程从西方赶来接太阳公公上班的,启明星不出现天就不会亮。还有那片白茫茫像一条河的地方叫银河,银河两岸,这边有个牛郎,那边有个织女,他们是夫妻,却只能在七月初七那天才相会一次……
突然,一颗明亮的星星从半空划过,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大人们说这是“扫帚星”,不吉利;如果“扫帚星”落入“棺材星”,会有大麻烦。听起来挺吓人的“棺材星”,其实就是连起来形状像棺材的北斗七星。恐惧挡不住越怕越好奇的心理,偷偷瞟一眼连忙闭上眼睛,算是两头都可交代的一种自我安慰。
母亲的故事远没有父亲讲得引人入胜,翻来覆去的几个传说,早已没有了吸引力,倒是她的喃喃细语,还有那永不停息的芭蕉凉风,最能把孩子哄入梦乡。
“一颗星,咕囵囤,两颗星,加油瓶,油瓶油,好炒豆,豆子香……”眼看孩子们即将入睡,母亲又会哼起这首童谣,希望梦中的孩子,能吃上香香的豆子,做一个甜甜的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