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烟事

我曾在玉环派驻

  ■赵显一

  玉环永兴村镇银行筹建到成立后的一年内,主发起行派遣的同志都入住在玉环新世纪宾馆。我们两个星期回一次萧山,确保每一个周末都有一位行领导留守。2009年5月,我们搬到了渔岙单身公寓入住。

  2010年初,萧山派驻的人员只剩我一个了,按照台州银监要求,我的党组织关系迁入了玉环县机关党工委。我搬进了玉环13号小区。

  村镇银行开业初期,我们的一日三餐被安排在步行街附近的友好饭店里,但一段时间吃下来,便觉得腻了。在大家的建议下,将银行四楼作了改造,买来灶具、碗筷,桌子、座椅等,承包给了当地一对夫妻经营。师傅会做各色玉环菜,基本上和小饭馆里差不多,但是方便、干净多了,记得当年的中秋节员工聚餐也是在食堂里办的。每到星期五的中午,师傅就固定做一个当地的特色饭——咸饭,用五花肉切片炒出香味,加入带鱼或鳗鱼干、香菇丝、虾干、鱼面、土豆和酱油、料酒等翻炒,然后和浸泡好的米一起倒入电饭锅,煮好后加葱花,米饭呈酱紫色,咸淡适中,清香扑鼻,特别好吃,还耐饥。当天轮到回萧山的同志,连续开四五个小时的车,也不会觉得饿。于是星期五吃咸饭成了惯例。

  过了大半年光景,食堂师傅提出要求回家帮助孩子创业。食堂停了,大家重新吃起了外卖。到了饭点,大家轮流着点外卖,看着菜单,实在点不好,我点得最多的是鱼香肉丝饭。后来副行长王爱国通过熟人,让我在土管局食堂里搭伙。但没有自己的食堂总归是不便,也不像个单位,爱国托人找了一个师傅,食堂重新开张了。

  在玉环,芹菜一般被当做调料放的,好比葱花,很多菜都会撒上一些,最不能苟同的是,几乎每个菜都要放生姜,我们老家的传统是去腥味要放生姜的,比如河鲜海鲜之类,红烧肉是断然不会放生姜的。有时候我们想吃红烧肉,可放了生姜,这个红烧肉的美味就打了折扣。实在忍不住,就和食堂师傅说不要放,师傅一边答应一边还是习惯性地放生姜,改不了。

  玉环农村,农家院落、山间坡地,多柿子树,深秋时节,累累果实压满枝头。从我们银行食堂的北窗户望出去,几里地远的山脚边,就有好几棵柿子树。大约国庆节以后,每当坐在餐厅里吃饭,抬眼就能看到红红的柿子一直挂在那里,直到隆冬季节,除自然掉落,也没见有人采摘,不知为什么。看惯了银行周边那些自建房子的单调颜色,和屋顶清一色的不锈钢储水桶,再遥望远处山脚那一抹红色,对眼睛和心情都是一种犒赏。当地人说,这种红柿子5毛钱一斤,除了自己吃,也没想着花力气摘下来去变钱,有路人过来采摘,也不会去为难他们,任凭采摘好了。有一回下班,爱国说要带我们去摘柿子,尽管天色将晚,仍阻挡不住我们高涨的心情。我们驱车前往,到一个叫沙岙的地方,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摘了好些柿子,回来放在行里,让员工自己拿来吃。有些回萧山的,顺便带一些回去,这东西,在我们老家是稀罕的水果,又红又甜,水分也多,小时候很少能吃到红柿子。

  这个陌生的城市,带给我们太多值得回味的瞬间,往往是很平常的一件小事,不经意的一个片段,工作之外的一次游历,却能引起长久的共鸣,让远离家乡300多公里的我们,感受到她的款款友情,和那满满的烟火气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如烟事~~~
~~~另一面
小辰光~~~
醉花阴~~~
五味子~~~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文化 悦读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小记者
我曾在玉环派驻
我和霞的故事
我在夜空数星星
《超重》不重
人间最美是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