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藏文物“复活式”出圈,脑洞真大

  ■社会评论员  傅小慵 

  截至2月9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超80.85亿元。除了被它的魔性画风和热血剧情征服外,很多人也会被电影里的一些画面细节惊艳到,其中就包括不少中国文物。它们集体“复活”,在片中以不同形态出现,一起收获观众的赞叹。

  最受欢迎的是结界兽,这两个家伙是元始天尊送给太乙真人的礼物,头像设计原型是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大面具、铜兽面和青铜鹰形铃。无量仙翁的天元鼎看着也很眼熟,整体造型借鉴了商周时期青铜鼎的扁球形腹和柱足设计,纹饰则融入了常见的饕餮纹和云雷纹。玉虚宫屋顶有一群仙鹤飞舞,其中两只仙鹤落在玉虚宫屋顶的鸱吻上,意境跟宋徽宗赵佶的传世名作《瑞鹤图》相似。而太乙真人的法宝七色宝莲,与博山炉形如山峦的造型极为相似。

  原型文物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影片中,不仅让画面的国风元素满满,更让知晓这些文物的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

  原本,文物都会被博物馆的橱窗罩起来,人们只能隔着玻璃欣赏它。随着这几年文博事业的繁荣,不少文物已经衍生出相关的文创产品,走入人们的生活。而文物在影视剧中大放异彩,无疑是最令其焕发生机的一条路径。

  影视作品通过将文物与悬疑、冒险、爱情等不同类型片元素相结合,赋予静态文物以动态的故事性,更能激活沉睡的文化记忆,增强大众的文化认同感。

  比如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通过唐代器物还原生活场景,引发了人们对盛唐历史细节的兴趣。电视剧《梦华录》中展示的宋代点茶工艺,让点茶走红,受到大众欢迎,成为一些商家的卖点,甚至走进社区成为热门公益课。

  文物元素融入影视剧中,还可以打破单一传统的叙事方式,在重构历史想象中,激发人们对传统审美认知的探寻精神。

  比如去年的爆款电视剧《唐朝诡事录2》中,就有不少文物露脸的名场面,比如拍卖戏中出现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鸳鸯莲瓣纹金碗和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等。这些热门影视剧中的文物元素被观众发现并经媒体报道后,都给相关博物馆带来了参观潮,吸引更多人去现场看实物,去了解文物背后的真实历史。

  中国的文物资源堪称广博,这些文物都是先辈在这一片土地上留下的实物精华,只有用更年轻化的叙事形式,才能让古老的东西变得生动。而事实上,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是人和故事,去探寻这些故事,也能为年轻一代的新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型素材。

  此外,文物IP的周边,有赖于影视剧的热播。之前,三星堆文物通过纪录片《又见三星堆》火遍海内外后,相关盲盒、手办迅速成为爆款。这次《哪吒之魔童闹海》又火遍全球,自然会带动结界兽之类的周边出圈。这种影视与文创的“双轮驱动”,确实可以形成从内容消费到实物消费的闭环,提升文物资源的经济转化效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影像
蛇年“全国首唱”在萧山 令人振奋
一张小纸条,藏着基层治理的密码
再现“宝马赠英雄” 是致敬也是展望
武侠片的没落
“高科技”盗窃
宝藏文物“复活式”出圈,脑洞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