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许钫滢
“条娟的手艺可好了!一般的衣服、裤子她都能改。”“生活铺一开张,她肯定在缝纫机那儿。”说起项条娟,盈丰街道丰北社区的不少居民都对她颇为熟悉。社区里的志愿活动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这么一位个子小小、身形偏瘦、头发微卷的普通妇女,却因为一句“求助”,一直默默帮人帮了二十多年。
事情的源起是在1998年,同村的村民老陆上门,向项条娟夫妻“求助”:家里17岁的儿子要初中毕业了,成绩不好,自己也帮不上忙,能不能去夫妻俩的厂里干些活,让孩子有口饭吃。
两家人就隔了七八间屋子的距离,对彼此的情况也熟悉。“老陆夫妻俩其实身体都不算好,家里就靠着老陆帮人耕地过活。”项条娟回忆道,夫妻俩一合计,就答应了。
就这样,当时17岁的小陆就成了项条娟的关注对象。“这是一个有点脾气却也懂事的娃。”项条娟这样形容,“我们厂是做热处理淬火的,活挺累,但是他也坚持住了。”
有一次厂里有一批货要送,但驾驶员请假了,项条娟急着找人。没想到小陆自告奋勇说:“我看过师傅开车,我觉得我可以!”说着便跳上了车。项条娟见状,又惊又怕,赶忙冲上前拦下,焦急地说道:“你这孩子,胆子也太大了,万一出了事可怎么办,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可事后,项条娟转念一想,这孩子胆子大,要是学会开车,也是一项手艺。于是她找到小陆,打算自己出钱让他去学车。小陆也很能干,一次就通过了所有考试,拿到了驾照。“后来他还把学车的钱还给了我,说自己能赚钱了!”看着手里的钱,项条娟知道这个孩子真的长大了。
或许是青春期的叛逆留下了痕迹。有一次,村口的小店丢了东西,刚好在附近的小陆被人怀疑了,面对突然的“指认”,小陆惊慌失措,满脸委屈。也是项条娟站出来,把他拉到身后,说自己相信他,可以作保,让大家查查明白。“穷,也是有骨气的。手脚不干净的事不会做!”项条娟的话给了这个青春期的孩子很大的影响。
时光过隙,小陆就这样一直在项条娟的厂里干了快20年。这些年,小陆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肩负起了更大的责任。而项条娟也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相亲时帮着他给家里打扫卫生,交代注意事项;孕妇早上突然发动了,也是项条娟夫妻俩帮着送到医院;厂里效益不好解散后,项条娟也帮着介绍了工作……
“其实,当时也没想到会做这么多事。孩子还小,你看到了,你总要去拉一把。”如今已经63岁的项条娟,眼睛里的光依然很亮,她说,过去大家都穷,村里人也总是相互帮助着,“我们有能力就帮一把,也不是什么大事。或许当时老陆换个人拜托,她也会和我一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