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可人 通讯员 项红红)近日,一场聚焦农民画传承与创新的专业授课在我区举行。区农民书画协会特邀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骆献跃,为本土农民画家带来干货满满的艺术指导,旨在以专业力量为农民画发展提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授课中,骆献跃从农民画的历史脉络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不同时期农民画的艺术特点与文化价值。他强调,新时代农民画需牢牢守住“乡土根脉”,始终保留乡村生活的浓郁气息;同时也要敢于突破形式边界,在题材选择与表现手法上积极创新,进一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农民画不只是农村生活的‘记录仪’,更该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名片’。”骆献跃提到,萧山的“千百十工程”“村画工程”已为农民画发展搭建起广阔舞台,未来需持续推动艺术创作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让农民画真正“活”在乡村。
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农民画家们纷纷主动展示近期创作的作品,骆献跃逐一进行细致点评。从构图布局、色彩搭配到主题表达,他都针对性地给出具体改进建议,助力画家们直观掌握提升技巧,真正实现“听有所获、学能致用”。
事实上,这样的专业赋能并非偶然。近年来,区农民书画协会便重点通过“千百十工程”与“村画工程”双轮驱动,推动农民画实现蓬勃发展。其中,“千百十工程”以人才培育为核心,计划让1000名农民免费走进课堂学画,从中培养100名优秀画家及10名乡村工匠,为农民画发展筑牢人才根基;“村画工程”则紧密结合我区“千万工程”建设成果,为全区300个乡村量身打造主题绘画。这些实践让农民画走出画室,成为美化人居环境、传递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
此次授课既是技艺的薪火相传,更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课后,农民画家们纷纷表示,通过专家的精准指导,不仅明确了未来的创作方向,更坚定了用画笔服务乡村建设的信心。区农民书画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引领农民画家们在作品中坚守“泥土芬芳”,同时融入时代元素,以斑斓色彩记录乡村变迁,用生动线条讲述乡村故事,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