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共生发展”

  ■本报评论员  周珂

  前不久,注册地为萧山区的18000余名网约车司机,陆续收到了萧山交警的告知书称,萧山有5处停车场共约1800个停车位开放网约车夜间免费停车(每日22:30至次日6:30)。告知书还附上了各停车场的区位和路线图。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作为中国平台经济先发地、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的新就业群体,规模庞大,覆盖广泛。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作为城市“摆渡人”,为居民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

  不过,在新业态的繁荣局面下,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比如,这项免费停车措施,是萧山交警在日常执法及交通管理工作中发现的:涉及网约车的交通违法行为中,违停占比较高。原因是,开进停车场需缴纳停车费,网约车司机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宁可冒着被抓拍到罚款的风险,停靠在路边。这对道路交通造成了不利影响。

  网约车司机“不敢停”的困境,折射了一个新就业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城市服务设施尚未充分考虑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为此,萧山交警与萧山环投集团城发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夜间时段闲置率较高的校园及地铁站的停车场,经过协调,确定了免费开放的停车场。

  萧山区的此次破题,是将城市治理从刚性管理向柔性服务的转变。类似的创新探索正在多点开花。比如,深圳市福田区打造智能暖蜂驿站,配备智慧扫码门锁,使用者微信实名认证后可扫码打开,为骑手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们提供乘凉、取暖、休息等驿站自助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新就业群体的安全。

  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城市的光辉照亮的不仅是高楼大厦,还有夜间停车场、智能暖蜂驿站,新就业群体被看见、被尊重、被呵护,这座城市才能让新就业群体获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如今,萧山正在打造“青年向往之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青年参与其中。他们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奋斗者。

  此次推出的网约车夜间免费停车服务,是萧山交警主动发现并对接解决的额外工作任务。倾听青年声音,回应青年需求,萧山从新就业群体青年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最大程度将政府服务与青年进行链接,促进青年成长与萧山发展相匹配。

  当城市治理从刚性框架中探出柔性枝条,为新就业群体织密保障之网,城市发展的韧性才真正得以增强。“青年向往之城”的真谛,或许就在于让每位追梦人感受到城市的用心服务,让更多青年的梦想在此启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萧山的“麦田CBD”里不只有风景
让这份“热血”接力永不停
为梦想任性一回又有何不可?
农贸市场的变革势在必行
小心“名校捷径”
让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共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