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的“麦田CBD”里不只有风景

  ■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这两年,位于萧山钱江世纪城的“麦田CBD”一次次火爆全网。

  备受关注的背后,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周边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时不时会有高铁呼啸而过,在城市化气息如此浓厚的地方出现一片金色麦浪,视觉反差带来的独特观感,让不少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

  而如今,“麦田CBD”除了风景,还成为了绿色变革的试验田。这片麦田里的作物秸秆,被运到相关的实验室里,通过生物质室温石墨化技术,仅需4小时就能把秸秆转化为高质量石墨烯。更重要的是,此过程无能耗、无污染、无废气排放。

  这样的合作试验,意义不容小觑。

  要知道,说起秸秆,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秸秆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但作为作物生长的一环,秸秆的处理是必然要做的,是具有共性的课题。此前,“麦田CBD”的托管单位也在探索秸秆本地化高值化利用途径。

  在新技术应用的道路上,需要一次次试验和研究,来进行验证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麦田CBD”的秸秆资源恰巧足够充裕,每年数千吨的秸秆回收量,能够为技术试验提供原料支撑。所以,“麦田CBD”能成为绿色变革的试验田,也是全凭实力的。

  再看这项技术的实际意义。经过试验验证,600公斤秸秆,通过生物质室温石墨化技术可产出近200公斤高质量石墨烯。如此比例的转化让人惊喜,也正好说明,曾经的秸秆处理难题,有了更好的解答方式。那些曾经因焚烧引发污染的秸秆,借助科技力量实现了“华丽转身”。

  事实上,正因为这片“麦田CBD”在萧山,才让试验的合作能够更好落地。

  首先,当麦田和摩天大楼能够出现在同一画面里,就已经证明萧山这座城市的包容性。麦田、高铁与大厦的组合,足以唤起忙碌的城市“打工人”的田园乡愁。这样一片田地,除了开发价值,也让人思考其潜在意义。

  其次,近年来萧山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道路上步伐稳健,给政策、注资金,让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团队带着技术奔赴于此,也让越来越多创新浓度高、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落地萧山。此次运用在秸秆上的生物质室温石墨化技术,背后是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研究员王端超博士团队联合国内外学者历经3年的攻关研发。

  再次,便是相关部门懂得如何牵线搭桥。去年还在为如何处理秸秆发愁的“麦田CBD”运营方,今年就被“牵线”萧山区内科技企业,为何能如此飞速?双方携手的背后,是萧山区青科协的努力。

  这样一看,“麦田CBD”能火爆,或许不仅仅是因为风景好,还因为它的所在地是萧山。进一步设想,“麦田CBD”这轮变身“试验田”,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引爆全网的关注点,让更多目光又一次汇聚于此,这无疑值得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萧山的“麦田CBD”里不只有风景
让这份“热血”接力永不停
为梦想任性一回又有何不可?
农贸市场的变革势在必行
小心“名校捷径”
让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共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