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贺知章的风骨与萧山人的脾气

扫一扫看视频
受访者 周东华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采访者 祝春 萧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祝春:“周教授,您知道吗?前两天我在找有关贺知章的书籍,我找到了3本,其中一本呢就是这本《永兴史诗·贺知章史料汇编》,史料特别齐全。那么您写这本书是一种怎样的机缘,对贺知章的故里有着怎样的见解?”

  周东华:“我写‘汇编’,首先因为贺知章是我老家的人啊!而且我临浦的家距离贺知章的这个老宅,就是十里地这个样子。十里地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我们现在走路走得快一点,40多分钟就能走到,非常近。而且我们这个村,在贺知章那个时代,在唐代的地图上面是找得到的。我们的村名叫周家湖,唐代的时候叫周官湖。村里老辈传下来,贺知章就生活在湖边,我个人觉得贺知章即使不住在临浦,那他的足迹肯定是到过临浦的。那个时候水系很发达,出行的时候很有可能坐个船什么的。

  贺知章的这个出生地确实是有争论的,争论的焦点不是说他是萧山的哪里人,而是他自称四明狂客,晚年的诗词数次写到镜湖水,因而有人说贺知章是绍兴人,也有人说是宁波人。那个时候萧山属于绍兴,所以说贺知章是绍兴人肯定不错。但四明山我感觉好像距离有点远,其实古时宁波也曾属于绍兴。唐代的湘湖应该属于一片更大的水系——鉴湖水系,这个水系有200平方公里,包括今天的萧山到柯桥,至于绍兴的遗迹不少,是因为贺知章叶落归根的时候跟他当官的儿子曾经生活在那里。

  “民国”的时候,有一位姓张的先生,他看到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这个家乡的文化IP不得了,就帮贺知章编了一个集子,这就给宁波人造成了假象。其实现在的这个文化名人,各个地方如果觉得跟自己的这个地方文化或传统有所契合的话,用一下也无妨,但是呢,也不要去假造一段历史,贺知章是哪里人就是哪里人,他是萧山人,并不能够代表说,他这一辈子就在萧山啊,事实上他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当时的京城,你能说他是一个长安人吗,那显然不是啊。

  我记得好几年前,感觉还是会有争论,是我们宁波人啊,绍兴人啊,但是我发现现在,你再去搜一些材料、资料,基本上已经是定性了的,就是唐永兴人,就是我们萧山人,我们编这本书的时候,想把这个事实尽量地呈现出来。

  贺知章的三个文化符号

  祝春:“周教授,对贺知章,从唐至今大家对他有过很多评价,那么根据您的研究,您对我们这位大乡贤有什么评价呢?”

  周东华:谈贺知章,我用过三个词,来讲贺知章整个人的精神品格,这三个词我觉得是非常高,第一个词叫越人风骨,过去我们这里叫越地,那么什么叫风骨呢,鲁迅先生被称为骨头最硬的人,骨头最硬的人,就是最有风骨的人,在贺知章的身上也是特别有风骨,这是一个词。

  第二个词,是江左风流,因为东晋时候有很多中原的世家大族他们纷纷南迁,最有名的一个就是王羲之,他在兰亭微醺以后所写下的这个“兰亭序”,我们现在看了那真是千古一绝,这种世家大族,这种从容的生活方式,加上他自己的才华,和江南的山水,尤其是我们这个越地的山水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种江左风流,王羲之身上的江左风流是比较明显的,贺知章身上同样有非常好的这种江左风流,但他身上还有鲁迅那个时代以及王羲之那个时代没有的东西。因为贺知章大部分是生活在唐代盛世之时,使得他的为人、他的职业、他的诗词,包括他的家国情怀里面就有一种淡定、大度、从容的这样一种盛唐气象在那里。所以说在他身上第三个词就出来了叫盛世情怀。

  三个词当中,王羲之占了江左风流,鲁迅占了越人风骨,唯贺知章三个词都占了。其中,就盛世情怀而言,对个体来说,一个人活在一个非常悲催的时代,跟活在盛世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经历大唐盛世的贺知章身上,江左风流、越人风骨和盛世风采达到了一个有机的统一。这一特征,我们别的不说,从贺知章清新脱俗的诗词、但求知己的交往、气势磅礴的草书,甚至从他对于他本职工作的认知当中都可以看出来。以诗为例,虽然贺知章留存的诗不多,但几乎每一首都彰显了贺知章的风流、风骨与风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等等,相信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总的来说,贺知章与浙东乡土文化主题下所彰显的江左风流、越人风骨和盛世情怀,其实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文明交融的结果。今天,我们重提贺知章与浙东乡土文化,实际上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贺知章是南片人的脾气

  祝春:“周教授,萧山人分东片南片中片,他们的性格脾气有很大的不同,我看贺知章应该是典型的中片人或南片人,您是怎么看的呢?”

  周东华:是的,你说得对!从性格脾气角度来看贺知章,我觉得他应该是中片人或南片人的脾气,性格很直爽。比如他在京城做官时,一些人嘲笑他的口音,他立马怼了回去。他说你们现在吃的东西都是我们南方来的,那你这个北方人吃我们南方的东西,你有什么好嘲笑的。萧山人怼回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怼,你骂我一句我就反骂你一句;你打我一拳我就反打你一拳,就是绝对不过夜。另一种是折怼,贺知章是个文化人,他用的就是折怼、暗怼。张九龄在罢官后拉住贺知章的手说,当年我没有提拔你,十分后悔。贺知章回答得就很高明——以前你在台上的时候他们都不敢骂我是獠,现在只有我一个了,那人家骂我怎么办?你我都是南方人,南方人在整个北方的文化体系当中,就是獠,就是少数民族啊。贺知章其实想说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我们都是南方人,同朝为官不存在打压或者倾轧什么的,这是他的心里话也是他的一种气度。你不要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我并没有因为在你手下得不到升迁而感到不满或者对你有看法,这是贺知章一贯的人生态度; 第二个是说其实这个朝堂中,无论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大家都在为国家服务,所以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你看他这样的一个态度,语气上缓和,语义上也让人家能够接受,这种暗怼才是有文化的暗怼,让人听了以后就觉得比较舒服,反而会觉得贺知章真是个好人啊。现在萧山人的身上有没有这样一种东西,我觉得绝对是有的,萧山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圆润,当然这个也不是贬义词。贺知章身上就是这个特点,所以我愿意把这个东西称之为是一种盛世的气象。现在的萧山人发达之后,并没有看不起隔壁的地方,或者欠发达地区,也很愿意帮助别人,这其实就是大气,跟城市的格局也有关系。萧山有江有湖有河,造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性格,就像湘湖的水,我们是不伤人的,反而提供一种资源一种胸襟一种养育。我觉得萧山人越来越低调了,这是一件好事。就像贺知章年纪那么大了,同事很尊敬他,皇帝也很赏识他,他完全可以在京城安享晚年的,但他还是要回来,这是萧山人的家国情怀,他对家乡的情感是一辈子的,这种乡贤文化我们要好好研究。

  (本文由肖文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文化 悦读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小记者
贺知章的风骨与萧山人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