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郎露寅)昨日上午10点45分左右,“爆米花少年”涛涛带着害羞的笑容和愉快的脚步,从自家爆米花店铺旁的大脚板幼儿园走出。而这份喜悦来自一场由区教育局组织的功能性面试。涛涛知道,根据交流、观察和针对性的功能评估结果,自己有望重回校园。
“涛涛,你开心吗?”“开心!”“今天做的测试难不难?”“不难,都会。”……涛涛看着还挺有信心的,他的两只手里也都拿着面试老师给的小玩具。
“我们主要测试、评估的是涛涛的动作控制、语言发展、生活适应以及感觉统合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了解了他的基础认知水平。”区特殊教育教研员邵立锋老师告诉记者,面试结束后,根据涛涛的情况,评估团队第一时间给出了“四维训练和四大辅助”的干预方案。
“目前涛涛最大的问题就是动作控制力不够而引发的一些包括书写表达、语言表达上的障碍。”邵老师和涛涛妈妈交流道,要先帮助涛涛把腿部、手部、腰部的力量先练起来,然后开始各种精细化动作的训练,再提升他的认知、书写能力。
老师们给涛涛的小玩具,其实也全是辅助训练的小工具。比如蓝色的独脚凳主要是用来锻炼平衡能力,按摩球、按摩刷主要是训练涛涛的触觉,通过揉捏等动作刺激手指的触感,锻炼手部动作。
关于涛涛能否重返校园,这次上门面试的特教团队老师表示,后续将把这次评估的各项数据量化,并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进一步与家长、学校沟通,在尊重家长和本人的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尽快给予回复。
“在学习上,其实我一直觉得很亏欠他。因为家里的生计,加上涛涛身体的原因,小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进行陪读,导致他没有办法上学。”涛涛妈妈告诉记者,很感谢萧山区教育局能给涛涛这次机会,让涛涛有机会去学习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我们也希望他能有一条生存之道。”
跟其他普通孩子不一样,特殊孩子由于自身的障碍,在成长中会存在恢复期、厌倦期、反复期。也许,千余次的训练才能有一点进步。未来,无论是重返校园还是送教上门,萧山特教老师们和涛涛妈妈有着共同的愿望:“就算慢一点也没关系,我们一起努力,守护涛涛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