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员 蒋小祺
据《都市快报》官微报道,杭州已经有机器人在社区“上班”了,还不止一个社区。
比如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金秋家园民生综合体的四足机器狗是一名“护工”,主要任务是背药箱,以及用语音提醒老人按时服药。西湖区蒋村街道三深国际园区的“绝影X30”四足机器狗,担任送货的工作,负责穿梭于楼宇之间,为上班族送餐、送水。而上城区小营巷社区的四足机器狗“笨笨”,负责沿着设定的路线送馒头。
看了这些机器狗的能耐,让人不禁感叹,科技改变生活之快。当初只是在杭州亚运会上“惊鸿一瞥”,没想到这么快就应用到社区工作中了。从目前在杭州几个社区的应用来看,四足机器狗主要充当生活服务能手,可以完成既定路线的、设定好的工作。
由此,我们不得不开始浮想联翩,未来与机器人相伴的日子:它能打扫家里的卫生、按照设定菜谱制作佳肴、去快递驿站取快递、去超市买东西、替人遛狗、帮人全身按摩和美容……
这些想法恐怕不是四足机器狗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更复杂的人形机器人了。我们相信既然有了想象,总有梦想成真的一天。
根据当前技术进展和政策规划,人形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生活的时间表已逐渐清晰,预计将在未来5-10年内逐步实现普及,但具体时间还取决于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和应用场景的拓展。
可以想象,四足机器狗最有可能率先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这些机器狗可能会搭载不同的语言大模型,或具备人脸识别和追踪功能,或具备不同的生活技能。人们只需要掂量一下自家的钱包,并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购买即可。
而成熟的人形机器人估计还需要时间。目前据报道,中国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已能实现自主奔跑、上下楼梯、跨越障碍物等复杂动作,并采用新型传感器和AI算法提升环境适应性。而且未来的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升级也会超乎人类想象,比如借助AI大模型的集成,未来人形机器人很可能具备自然语言交互、自主决策能力,甚至结合脑机接口技术实现更深度的人机协作,以及灵巧手和感知系统的优化。
至于价格预测,也让人们非常欣喜。据中国智元机器人研究院预测,面向家庭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价格可能在5万元级别,预计5年后(即2030年前后)进入普通家庭,可执行取快递、叠被子、洗衣服等任务。
科技的力量是让人兴奋的。四足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迭代,不仅让人们增加了应对老龄化的勇气,也会进一步将人类从洗衣做饭扫地等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当然,这个技术的普及势必造成一些后续问题,比如人如果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会不会变得更懒惰了?或者说人如果一直窝在家里,连遛狗拿快递都有机器人代劳,是不是会变得更胖了?或者说给父母买了机器人了,是不是自己就不用回家了?
其实,任何一个技术的产生都有一个期待、矛盾、和解的过程,相信生活类机器人也不例外。就让我们且行且看吧,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