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洪斐)一觉醒来假牙失踪了,这样离奇的事情竟发生在71岁的冯大伯身上。事发当天凌晨4点多,冯大伯醒来时发现嘴里的三颗活动假牙不见了,找了一圈也没看到。明明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在的,难不成吃进肚子了?
5小时后,冯大伯赶到医院,医生通过CT检查还真发现了假牙的踪迹,它已经 “跑” 到小肠最末端,金属卡环像刀片一样贴着薄脆的肠壁。幸好冯大伯平时肠蠕动快,第二天竟在大便里发现了完整的假牙,这场 假牙的“消化道冒险” 才算有惊无险。
对此,医院消化科医生卢晶晶表示,睡梦中误吞假牙是老年消化道异物的“高频事件”,在消化科或是急诊时有碰到,但并非所有老人都能像冯大伯这么幸运。因为假牙上金属卡环、尖锐基托随时可能刺穿食管、肠壁,变成体内 “定时炸弹”。
很多人会好奇,假牙为何“夜间出走”?
其实,当人体进入深度睡眠(尤其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中枢神经系统会主动抑制骨骼肌张力,口腔周围的颊肌、舌肌、腭肌等平滑肌会彻底放松。此时,原本依靠肌肉张力固定的假牙卡环,就像 “松开的夹子”,失去对牙床的支撑力。不仅如此,我们在睡觉时脑干吞咽中枢活跃度降低,正常清醒状态下每分钟1-2次的吞咽动作,在深睡眠时,我们的吞咽功能会减弱,可降至每小时仅1-2次。假牙松动后,缺乏足够的吞咽动作将其推回正确位置。
此外,假牙老化镍铬合金卡环长期反复摘戴后,弹性阈值会下降,正常使用5到8年后,卡环固位力可减弱40%以上。当卡环变形超过15°,夜间松弛的肌肉便无法维持其稳定性。而丙烯酸树脂基托长期与唾液、食物摩擦,表面会形成微米级划痕,导致贴合度下降。显微镜下可见,使用3年以上的基托边缘磨损量可达0.3-0.5mm,相当于在牙床上形成“缝隙”,也会让假牙松动脱落。
卢晶晶医生说:“我们食管有3处狭窄,一旦误吞假牙极易卡在喉咙或胸口,刺穿食管壁引发致命性纵隔感染,表现为剧烈胸痛、吞咽困难。如果假牙游走到胃里,胃壁虽厚,但金属卡环依然可能缓慢刺穿导致胃出血。另外一个风险点就是小肠(尤其是回肠末端),它的黏膜薄如纸,假牙一旦卡顿,24小时内就可能引发肠穿孔、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老人对疼痛不敏感,等到发高烧、肚子硬如板时,往往已错过内镜抢救时机,只能开腹手术。”
误吞假牙或是消化道异物梗阻时这四种“土方法”千万别试:
1.吞饭咽馒头,这只会让尖锐边缘扎得更深,可能刺破主动脉。
2.喝醋软化,醋在消化道里几秒就流过,根本软化不了塑料和金属,反而灼伤食管。
3.用手抠吐,假牙返流时划伤喉咙,还可能呛进气管窒息。
4.吃韭菜“裹住”异物,要知道粗纤维无法包裹带钩假牙,反而缠绕肠道加重梗阻。
卢晶晶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如果佩戴了活动假牙,睡前一定记得拿下来,不要戴着睡觉,要用专用牙刷清洁假牙后,泡在清水或消毒溶液里。每半年找牙医调试卡环,5年以上的旧假牙建议更换。一旦发现误吞假牙后别“硬扛”到天亮,立马就医,挂消化内科或急诊科,医生会用CT定位异物,用胃镜或肠镜“拆弹”,其黄金抢救时间是误吞后24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