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
七都溪的水真清,云石的灵魂活在七都溪的溪水里。七都溪的石,把云石的地质历史拉得很长很长。钟阿马、沈佩兰等都是七都溪的优秀儿女。茶文化之旅、火山遗址之旅、生态农业之旅、红色教育之旅充分融合起来,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碰撞,谱写新的篇章。
七都溪,日夜流淌。溪水声自屋后升起蜿蜒而上,弥漫了沿岸山村的天空。千百年来,两岸村民依山傍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续绵延生生不息,塑造出世外桃源式的山水田园风光。
人们也叫它云石溪,发源于云石小黄岭,沿戴尖线而下,如一条绿色的丝带,串联起沿线珍珠般的村庄骆家舍村、尖山下村、方溪村、顾家溪村、枫桥村、青山村、沈村村、佛山村、半山村、三头村等10多个村,最后汇入永兴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有幸在永兴河畔的政府部门工作一段时间。仲夏时节,从永兴河出发,沿七都溪而上,一路山水相伴。永兴河是一条野性的、桀骜不驯的河,转角处遇见七都溪,风景马上切换,清秀幽美的风扑面而来。我国有不少闻名遐迩的美丽溪谷,如黄山脚下的桃花溪、汤泉溪,天目山的浙西大峡谷,长江三峡的小三峡溪谷等,七都溪虽不及它们壮观,但颇具这些名山大川的神韵。
七都溪的水真清,云石的灵魂活在七都溪的溪水里。
一缕缕涓涓溪流,从卵石间逶迤而来,清亮亮、明晃晃、碧莹莹。有时湍急,飞珠溅玉,给溪石镶上一圈美丽的花边;有时舒缓,绵绵不绝,如宽大的绿绸滑过水底的青石。下游多水洼,清浅盈盈,飘几片浮叶,水底卵石清晰可见,鱼儿如影子一样悬浮在水中,人一动倏忽远逝。中游小溪汇集,水量充沛,遇石穴成潭,遇溪谷成河。水面相对宽阔,水色深碧,最深处或有三米,微风过处,几丝涟漪,水草在水底微微摇曳。掬一口清泉水,甘甜无比。
七都溪的石,把云石的地质历史拉得很长很长。
溪石不言。但你捧起每一块卵石,看它蜂窝状的孔洞,波浪状的矿物带,包裹的玉化层,它分明在告诉你它的前生故事。1.2亿年前的那一日,熔岩喷薄而出,橙红色岩浆如怒龙般蜿蜒流淌在原始溪流的沟壑。冷却后的岩石不断风化崩塌,又经流水长期摩擦和碰撞,渐渐褪去棱角。有人说静卧溪底的每一块卵石,都是地质纪年表上的一枚密码。
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在谷底,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或滚圆或椭圆,随流水弹奏着一首首乐曲,或欢乐,或激昂,或平和,或月明星稀时的忧伤。赤脚站在溪石上,澄澈的溪水轻轻没过脚面,清凉的感觉瞬间从脚底传遍全身,暑气和疲惫一扫而空。石与草动静相宜。石边的小灌木及菖蒲、狗尾草、藻类等植物茂盛碧绿,小沙渚上的绿草因为水的滋润显得特别绿。搬开石块,运气好能捕捉到溪石斑鱼、青石蟹。一只石蛙趴在溪石上,褚褐色的背部颜色和岩石很接近。它们伪装得很好,若不细心很难察觉,稍有动静,就腿一蹲迅速跳入草丛。
七都溪的两岸,是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画卷。
溪水入口处,有一陡峭石峰,负势竞上,如将军当关。随后,一侧是幽静山林,另一侧生机勃勃的稻田,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画卷逐渐铺展。山峦叠翠,环抱着沿岸的各个山村。山林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特别是毛竹如海,连绵起伏,真是清泉石上流,翠竹风中摇。白墙黑瓦的民居布局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种满了果树和庄稼,绿油油生机勃勃。炊烟袅袅、鸡犬相闻,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这里具象。
七都溪滋养了沿岸各村千年的烟火。但当人们索取无度时,它也会疲惫、枯竭,美丽的容颜蒙上一层灰垢。曾几何时,人们走过它的身旁,都皱起了眉,掩住了鼻子。
东方风来满园春,人们没有忘记母亲溪,他们用了几年时间进行综合整治,砌石护岸,拦水筑坝,让七都溪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的七都溪,有网红泳池、滨水栈道、楹联长廊,可以露营捞鱼,在溪水中冰镇西瓜,在云端点手冲咖啡,在星空房间数星星吃当地美食。也可以空中滑翔、峡谷漂流、登山步道,上天入地。钟阿马、沈佩兰是七都溪的优秀儿女,他们的纪念馆已成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茶文化之旅、火山遗址之旅、生态农业之旅、红色教育之旅充分融合起来,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碰撞。七都溪收获着子孙们的感恩,人们一定会为它创造新的神话,新的故事,谱写新的篇章。
七都溪,日夜流淌。注永兴、入浦阳、过钱江、奔东海。当你奔向星辰大海时,请铭记两岸的人溪水般绵延不绝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