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观祥
临别时再望湿地,水光潋滟依旧。我忽然明白,这公园本是人与自然合力写就的一首长诗:我们以围垦精神在滩涂上刻下奋斗印记,鸟儿则衔来远方天空的诗行作答。
未及破晓,我已站在观鸟塔上。目光所及,芦苇丛连绵无际,在微明晨曦里随风翻涌,沙沙声如絮絮低语,汇入天地间宁静的初醒时分。猛然间,一阵扑翅声惊起,数只白琵鹭掠出芦苇,洁白羽翼划开青灰天色,瞬间又融入薄雾深处——这便是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的早晨:鸟鸣与风声交织,生命与寂静彼此试探,万物在无声中悄然拉开了喧闹的序幕。
东方微现红光时,我移步至海云台。天际线渐渐被橙红浸透,仿佛天幕被无形的笔触晕染开来;红日初升,挣脱水面冉冉而起,其光如熔金泻流,铺满水天相连之处。水波被点燃了,跃动着万点碎金,那光焰仿佛带着潮响的幻觉,令人恍若立于海上迎接新生。
沿湖堤徐行,北湖南湖以桥为界。连江桥与凌波桥犹如两道玉带卧波,既勾勒出水域柔美的轮廓,亦无声诉说着往昔。曾经此处不过一片荒芜滩涂,任凭芦苇蔓生;正是钱塘人,凭着胼手胝足的围垦精神,将沉睡之地唤醒。
走至飞鸟台时,又逢群鸟翔集。白琵鹭俯首滩涂,长喙点水,低头觅食间姿态优雅如舞;远眺更有鸟群翩然飞过天际,成为空中的流动诗行。据说,此地已收录候鸟一百四十余种,是候鸟万里迁徙途中一个生命喘息、补给的重要驿站。人类用智慧修复的这片绿洲,慷慨接纳了这些来自远方的疲惫翅膀。鸟儿们停歇于此,也仿佛将我们与浩瀚天地连成一体。鸟儿翅膀扇动,如同历史书页翻飞,那挥洒汗水的围垦岁月与候鸟年复一年穿越云层的壮举,原来皆以奋斗为共同底色。抚今追昔,人鸟相安,湿地无言,却已将“和谐共生”的深意,悄然刻写进每一缕风、每一片羽翼和每一道水痕里。
天色澄明后,公园渐渐人影浮动。自去年9月底开园以来,至今年七一前夕,已接待十八万访客。
临别时再望湿地,水光潋滟依旧。我忽然明白,这公园本是人与自然合力写就的一首长诗:我们以围垦精神在滩涂上刻下奋斗印记,鸟儿则衔来远方天空的诗行作答。当白琵鹭洁白的倒影与凌波桥的轮廓在晨光中重叠,文明与自然便在此处悄然和解,共同谱写着生生不息的韵律——原来和谐共生之道,就存于每一双珍惜的眼睛、每一次谦卑的俯身,以及大地对天空永恒的凝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