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可人 通讯员 周介媛
“慢点开,过减速带当心,别颠坏了!”昨日上午9时许,进化镇城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采摘园里,张爱萍一边将紫红油亮的无花果装进篮子,一边叮嘱着前来取货的司机——50篮、100斤鲜果,都是老客户早早定下的。每个篮子里还衬着几片无花果叶,透着田园的清新。
车子驶入城山村,远远就能望见这片30亩的果园。这里的无花果树不高,枝桠修剪得疏密有致,挂在枝头的“波姬红”在阳光照耀下亮晶晶的,有的红透了脸蛋,有的还带着点青黄,沉甸甸压弯了枝条,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蜜糖香——这是无花果的专属味道。
“最近正处在销售旺季,前几天区供销联社小万团队帮着吆喝,一下子又卖掉400多斤!现在都不敢再接单了!”张爱萍笑着说。从7月中旬零星成熟,到8月进入旺销期,果园每天能摘出几百斤鲜果,最多时一天卖了1000多斤,来的多是萧山本地及下沙、富阳、临平等周边的老客。
“他们说我的果子跟市场上买的不一样。”张爱萍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市场上有些红果看着饱满,咬开却像棉花似的,没什么水嫩劲儿;而她的“波姬红”一捏软软的,剥开皮,蜜水顺着指尖往下滴,入口是绵密的甜,带着阳光晒透的醇厚。
这门甜蜜的生意,始于2017年一次偶然的尝鲜。那时张爱萍的园区还以种蔬菜为主,行情起起落落让她总在琢磨新出路。一次,产业协会的群里有人聊起无花果,她想起自家门口种过两棵,味道平平。直到朋友从嘉兴带了些果样,“那口感!又软又甜,完全不是曾经印象里的味道。”她当即决定试试,从嘉兴引进“波姬红”品种,在30亩地里种起无花果,田边空隙再套种些蔬菜。
可甜蜜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刚开始种时,又是虫害又是裂果,果子也总是长不大,急得张爱萍睡不着。慢慢的,她向技术人员和资深种植户讨教,上网查资料,总算摸出了门路。
“客人说我们的树长得不高,其实都是修剪出来的。”她指着大棚里的果树说,“每年二三月份必须修剪,老枝只长叶不结果,新抽的枝条才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子。叶片也得疏剪,不然果子晒不到太阳,就会白白嫩嫩的,皮薄得一碰就破,甜度也上不去。”
说话间,日头渐高,几位熟客提着篮子走进来,直奔果树下。“张大姐,今天的果看着比上次更红!”一位阿姨伸手摘下一颗,在衣服上蹭了蹭就要往嘴里送。“等等,给你看个讲究吃法!”张爱萍顺手摘了两片叶子,把果子夹在中间“啪”地一拍,掀开叶子,果肉带着蜜汁微微爆开。“这是新疆的吃法,拍过之后蜜汁和果肉充分融在一起,皮也不糙了。”她边说边往客人篮子里塞了几把叶子,“回家试试,保准不一样。”
不少人担心无花果娇贵,买多了放不住。张爱萍早有妙招:“去皮放冰箱速冻,拿出来像吃冰激凌一样,又冰又甜,一口下去满是蜜香。”这是她自己摸索的储藏法,成了老客们口口相传的“独家秘诀”。
张爱萍说,今年园里无花果亩产预计3000斤左右,鲜果20元一斤,入园采摘另收10元一人,采摘期能持续到十月份。看着眼前产销两旺的景象,她却没打算扩大规模:“我就想踏踏实实地把这30亩地种精了,让老客们年年都能吃上这口新鲜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