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哲翰
“这大太阳的,你还去?”“你不是早上刚去过吗?下午还要去?”……外婆的唠叨声不绝于耳。外公仿佛一位坦然赴死的战士,充耳不闻质疑和嘲笑,毅然决然地开着小三轮车,向田里驶去。外婆看着那辆破三轮,无奈地笑了笑。
外公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虽然年近古稀之年,粗糙的皮肤如秋后的枯枝般耷拉着,还是爱一个劲地往田里跑。不大的一个菜园,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春夏秋冬、旱涝暑寒;不同的季节、气候该种什么;不同的瓜果蔬菜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什么时候施肥,他比我背九九乘法表记得还牢。
早些时候,一家人还全要靠外公的这亩田地生活。但慢慢地,外公的子女都长大了, 赚了钱第一时间回家孝敬父母。种菜、卖菜,也渐渐成为外公的一项爱好。家里人开始反对外公种田,生怕他有一天倒在田里,无人知晓。外公对此只是摇摇头、叹叹气,拿起锄头又走了。
一天,外公和我坐在三轮车上,驱车驶过田野。夕阳堕坠,只剩一望无际黑色的田野和几株麦草在光中摇曳。一阵慨叹涌上我的心头,我不禁问外公:“您这么一大把岁数了,为什么还要种田呢?”夕阳中,外公轻笑了几声:“人老啦,总有些执念拗在心里,放不下。我忘不了以前饥荒时,锅瓢都见底了,一家人张望着眼嚷着要吃饭的样子。那几年,还不是靠我屯下了的菜度日?我不停地种菜,就是生怕哪一天不够吃。现在日子好了,却闲不下来了!”外公从小没读过书,话糙得很。这几句话,却触动着我的心。夕阳洒在脸上,仿佛更耀眼、温暖。
看似固执的举动,却蕴含着长辈对子女深深的爱,和撑起整个家庭的责任感。
小小农田,烙印着我外公的勤劳、朴实和伟大的爱。那抹田野中弯腰驼背的身影,却愈来愈高大,散发着温暖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