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寺小学603班 吴橦
指导教师 徐杏娟
假期里,妈妈带我去做了陶艺。陶艺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内涵,艺术家通过对泥土的塑造、釉色,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到作品中。
到了地方,陶艺老师先让我系上围裙,免得弄得满身都是。来到机器前,老师把一块泥放在机器上,手上沾点水。随着机器开始转动,泥土慢慢有了基础形状。“不要怕把手弄脏,做陶瓷的土还可以敷面膜哦。”老师边揉动着陶泥边说,“像这样,一个碗就做好了……”看着陶泥在老师手中随意变形,我觉得简单极了。
终于到我上手了!老师给了我两块陶泥,第一块先给我练习。我把手打湿,揉动陶泥,陶泥渐渐有了雏形。“不是很难,这不就成了?”我心里想着。结果稍微把转盘转快了点,陶泥就直接变成了一块“饼”,死死黏在转盘上,怎么抠也抠不下来。没办法,第一块泥就这样被我霍霍了,看来做陶瓷也没那么容易。换了第二块泥,老师一对一教学,虽然大部分都不是我做的,但至少我想要的笔筒是做出来了。
第二步就是捏小装饰和上色了。我想做一只凯蒂猫笔筒,虽然做起来有点费劲,但是特别精致可爱。我先捏了个耳朵,但是怎么看都像是狐狸的耳朵,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黏了上去。再加一个蝴蝶结,头部算是大功告成了。接下来就是眼睛、嘴巴和腮红,我看了看最后的作品,总感觉缺了点东西。有了!我在笔筒的底部做了一个爪子,看起来增添了点趣味。
可惜做完后烧制还要一星期左右,不能立马看见我的笔筒。
双手离开陶泥的瞬间,湿润的泥土气息仍萦绕指尖。每一件陶器都是时光与心意的结晶。愿更多人走进陶艺的世界,亲手触摸这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