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员 傅小慵
今年端午节,“新中式”艾草门挂不仅身价涨了,造型还五花八门,“卷”出了新气象。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要挂艾草菖蒲,用来驱病、防蚊、辟邪,这是悠久的传统习俗。每年端午节前,农贸市场里往往有人卖三五元一把的艾草菖蒲,家里的长辈会买来,悬挂在门口。年轻一代看在眼里,觉得这是个习俗,但自己不一定会去买这种艾草菖蒲束,因为觉得此举有些土里土气。当然,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一把艾草菖蒲混在一起,没啥美感,也没啥仪式感。
但今年情况有些不同,艾草菖蒲门挂突然成为年轻人争相购买的“爆款”,传统习俗“端午挂艾”正以全新方式被传承和推广。
曾几何时,我们都在担忧传统习俗被淡忘。其实,任何习俗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年轻人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会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传统文化最鲜活的打开方式。
从《2024超新生代消费图鉴》报告可以看出,95后、00后等年轻消费者是愿意为传统节日消费的,只不过他们更期待有创意、有趣味的装饰来提升节日氛围。
今年的艾草菖蒲门挂之所以能在年轻网友中流行,一方面是因为门挂多了许多精心设计的元素。如果只是将艾草菖蒲挂在门上,虽说可能有辟邪驱虫的作用,但多多少少缺失一些美感。而要让年轻人买单,必定要多一些美的韵味。
今年的端午门挂就增添了各种造型,有的是仿照插花设计,有的加了竹编工艺变成一个花篮,有的则用竹编和纸做出了龙舟造型。门挂的品类也增加了,除了传统的艾草菖蒲,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价格,叠加香樟果、玉簪叶、绣球、荷包、中国结、平安符、葫芦、铃铛之类的,还有的附上了“百毒不侵、诸邪退散”或“端午安康”的祈福卡片,俨然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别致可爱又有新意。
由此可见,通过端午节这个节点,这些平时散落的、独立存在的中式元素,有了集结成束的机会,共同传递平安吉祥的美好寓意。
社交平台上,不少购买艾草门挂的网友“晒单”说,被成品门挂惊艳到了。可以看到新鲜艾叶和菖蒲捆扎整齐,叶片翠绿油亮,还带着清晨露水清香,搭配红绳和香囊,显得十分精致,挂在门上瞬间仪式感拉满,连长辈看了都称赞“讲究”。一些具备中医知识的网友还表示,艾草门挂有多种用途,不仅可以驱邪防虫,干了以后还可以煮水泡脚,可以做到物尽其用。
“新中式”艾草门挂的走红,让许多电商和线下花店获得了丰厚利润。这一波操作也提示了中国人营造仪式感的商机,那就是在传统民俗、节日基础上,结合新一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推出更具当代气息的产品,形成新的情感汇聚点。像端午这样的节日还有很多,有待更多有心人去发掘潜在的商机,推出广受欢迎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