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党建服务可以做些什么?这是个时常被探讨的问题。最近,萧山城厢街道太平弄社区牵头推出的一项党建服务,办得很漂亮,让人不由拍手叫好。
该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辖区内的湘师实验小学时,了解到学生们想要在校园里养些小动物。孩子们的愿望,让社区工作人员上了心。通过将这项需求列入社区的党建服务清单,再通过“1+N”党建联建机制,工作人员联系各共建单位,最终仅花费一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孩子们的心愿,让10只蓝孔雀在校园里安了家。
如今,围绕这群蓝孔雀,学校计划开发系列课程,将生态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与此同时,蓝孔雀也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足不出校园,便能接受环保理念的熏陶和生命教育的洗礼。
如此一看,这样的党建服务既有效率又有质量,让人由衷地想要点赞。
而之所以能收获点赞,是因为办理的事情是“民之所盼”。事实上,追根溯源,太平弄社区能推出如此生动、贴近民心的党建服务,源于社区创新实施的“群众点单—党委派单—共建单位接单”的工作方法。
“群众点单”的事情,本身就是汇聚了相当程度的民意。当民意汇聚,群众呼声强烈,便说明这样的事情必须要办。如何才能办好?这也是各显本事,效果也不尽一样。之所以蓝孔雀进校园安家的速度能那么快,是因为社区各个联建单位都发挥了作用。
谁负责出资参建?谁负责蓝孔雀采购?谁来提供场地?后续谁来养护?当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了相关认领单位,原本看似复杂的事情便能够简单化解。而在这过程中,“合理派单”也彰显了智慧,说明“党委派单”是有计划有统筹的。
正所谓“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了各个专业领域的联建单位,也是让这次党建服务能顺利完成的关键,有能人“接单”,才能把事情真正办好。
所以,蓝孔雀能在校园安家,内有诀窍。关键在于环环相扣,每一环都用对了“巧劲”,才让事情的办理更顺利。而这一案例,也可以为党建服务如何创新形式、办好实事带来更多思路。党建服务的内容可以很生动,也可以有更多丰富的形式。
日前,萧山区两会落下帷幕,2025年十方面民生实事经表决后正式出炉。办好民生实事的思路,其实是相通的。不管是创新党建服务模式,还是以其他形式推进民生关切问题的办理,都需要相关部门找对方法、用心办事。只有实实在在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不断提升。
而从蓝孔雀“住进”校园,快速实现小朋友的期待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萧山在办好民生实事上,能够聚焦急难愁盼,积极回应居民期待,兼具“精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