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周珂 通讯员 魏宇薇 文志平 图片由区经信局提供
工业大区如何立潮头?
2024年7月,萧山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进一步确立了工业“一业定乾坤、一业率百业”的发展地位,并在全省首推“AI+新制造”行动。
萧山是工业大区、强区,肩膀上扛着“杭州发展看萧山、浙江工业看萧山”的大区使命。当工业大区紧扣新型工业化主题主线,践行“萧山以工业为命脉的立场绝不会变,萧山视企业为生命的态度绝不会变”,重现的将是政企携手、改革冲锋的“萧山现象”。
紧抓“先进性”与“高端化”的脉搏,我区三夺“天工”,进阶全省首批“天工金鼎”,入选浙江省2024年度“工业大市大县挑大梁”典型案例地区名单,跻身2025年浙江省传统优势企业内生裂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第一批)……
一份份重量级荣誉,都展示着萧山工业向新、向高、向未来的发展态势,不仅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势头已现,并为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探路先行,构筑了未来发展新优势。
链式集群 抢滩未来新赛道
萧山产业基础一向扎实,区经信局狠抓特色集群建设,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4个产业集群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位居全省前列;汽车智能底盘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实现全市“零的突破”。未来网络(6G)、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产业相继入选了省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
随着“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关键载体之一,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今年一季度,区委主要负责人就多次对区内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区经信局在全面了解全区产业底数的基础上,拟出台《萧山区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我们认为,未来产业培育有四大关键词,即场景牵引、基金助力、人才驱动、政策支撑。”
面对区域发展的激烈竞争,培育数据智造和存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就是培育萧山致胜未来的核心优势。
为此,区经信局大力迭代“2+3+X”产业体系,将“X”个未来产业迭代为“5+X”,即通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育种等5大未来产业及未来网络、先进能源、前沿新材料、无人驾驶、激光制造等若干领域,以超常规力度念好未来产业的“寻龙诀”,聚焦现有“锦鲤”加快培育未来“小龙”。
“我们将发挥萧山丰富多元的场景优势,将场景开放作为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推动‘以场景换投资’‘以场景开放赋能新产品开发’。”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低空经济,萧山“先飞”。通过萧山经开区国控集团与龙兴(杭州)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签约合作的航空技术验证中心项目,将吸引更多上下游制造业落户萧山;在存储产业领域率先布局,落地数据智造基地项目,构建“芯片设计-模组生产-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区经信局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1%。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深化改革 激活存量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的支点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答案,无疑是改革创新。
长期以来,从田野走出的广大存量企业是萧山发展的“基因密码”,支撑着萧山工业经济“爬坡越坎”,见证了萧山“宝马赠英雄”的高光时刻。为了激活这批存量企业的发展活力,萧山区将内生裂变作为推动“优企有地·数据竞地”的创新实践和新招硬招。
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内生裂变不是招商引资,胜似招商引资。一些内生裂变项目的投资力度不比大型招商项目小,而且与萧山产业定位和发展导向高度契合,我们要形成‘留住本地的优质项目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的理念。”
为将有限资源向优质存量项目倾斜,区经信局构建了“1+5”政策体系,已推出三批共56个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形成了首个“租建同步提前上规”裂变案例,首个“平台研发+镇街制造”裂变案例,首批跨镇域统筹裂变案例,入选2025年浙江省传统优势企业内生裂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
尤其在今年4月,全省传统优势企业内生裂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场会在萧山举行,来自萧山的经验走向全省——推进建立传统优势企业内生裂变机制,激发企业内生裂变动力。改革推进以来的数据同样让人激动:今年前4月,全区实现工业投资增速24.8%,连续5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可见,这个眼睛向内、挖潜增效的改革,让萧山重振工业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
今年,区经信局将在去年改革基础上,进一步迭代完善,向上输出经验,释放企业发展潜力,让更多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存量拓增量”。
AI赋能 焕发产业新活力
产业升级,数字先行。
在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条齿轮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可实现40多种零件的连续加工能力。“我们将车床、车削中心、数控滚齿机、数控外圆磨、数控内圆磨等设备集成,形成数字化生产线。”企业负责人介绍,生产线达产后,班产量提高240%,整体加工效率预期提升100%,加工精度和质量大幅提升。
从效果来看,实数融合正成为企业向上攀登的借力点。那么,如何推动数字技术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区经信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免费试、免费用”的“轻量化应用+基础公共服务”新模式,提前完成数改1.0全覆盖工作,数改2.0国家试点进度保持全市第一,推动全省数改现场会在萧召开,“产业人才地图”获批成为全省唯一区县试点。
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不断扩面的企业数字化改造以及持续提质的行业数字化应用,我区新智造梯队培育得到深化,“点线面”齐创优,做到了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
区经信局实施“AI+新制造”行动,截至目前,我区发布全省首批化纤行业AI视觉检测标准2项,探索培育首批首席人工智能官10名,大胜达智能包装设计一体化平台、长龙航空民航AI维修工程师等场景入选2024年省级AI优秀场景名单,知衣科技、讯飞智能等企业入选2024年省级AI优秀服务商名单,依托浙大计创院“挂帅”国家级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接下来,区经信局将重点推进细分行业AI赋能,开发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垂直大模型,打造一批行业创新应用解决方案,奋力打造全省AI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第一区。
助企升级 培育成长“金字塔”
在今年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科百特和华澜微项目入选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科百特以市场需求导向推进企业与学校联合攻关,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华澜微电子以技术突破构建完整产品体系,引领存储控制芯片国产化替代。
可以说,企业是萧山发展最强的动力源。对于萧山而言,强工必先强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企业、政企携手。
如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企业发展进一步承压。帮助企业提升应对变局的韧性迫在眉睫。区经信局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纵深推进助企服务攻坚,为企业提供最舒心最贴心最暖心的服务,与企业共同应对经济发展新变局。
比如,就升规工作而言,按照“应入尽入、应统尽统”的原则,区经信局创新ABC三套账本模拟升规机制,并以“长期主义”坚定做好优质企业长线培育工作,以大量优质规下企业储备,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高飞—雏雁争鸣”的企业雁阵梯队。
从数据来看,成效显著:2024年,我区梯队培育迈上新台阶,全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创历年新高;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2家,全市第一。
助企服务,贵在精准。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是用于支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企业技术升级的特别国债,也是企业十分关注的真金白银、切身利益。区经信局急企业之所急,一遍遍跑企业、跑手续、跑项目,以超常规力度重点攻坚,跑出了萧山加速度。
助企工作永无止境。下一步,区经信局还将迭代升级助企服务,接续发力梯队培育,“萧山与企业是共生共荣、彼此成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将从政策兑现、要素保障、审批办理、人才服务等多个角度给予企业关怀,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