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味子

看到莫高的“盔甲”

  ■高雨薇

  黄沙漫卷,佛窟静默,敦煌的风裹挟着千年的气息,掠过鸣沙山的山脊。这三个词——黄沙、佛窟、敦煌,像三枚浸了时光的印章,在心头落下,便铺展开一篇悲壮又璀璨的不朽诗作。而莫高窟,正是这首诗里最动人心魄的章节。

  从山脚向上仰望,九层楼的飞檐在漫天细沙中若隐若现,那流动的沙粒像极了窟中飞天舒展的披帛,轻盈又厚重。一千六百五十个春秋,风沙吹老了岁月,却没能吹淡莫高窟的神采,它像一位沉默的老者,用石壁上的色彩与线条,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故事。

  “大家慢点走,注意脚下。” 导游的声音穿透洞窟的沉静,我们踏着微凉的石阶走进洞窟。与外界的燥热不同,窟内满是沁人的清凉,只有手电筒的微光在黑暗中游走,像一把钥匙,慢慢打开尘封的宝藏。忽然,我的目光被脚下吸引——青白色的石面上,一朵朵莲花被细细勾勒,花瓣舒展,纹路清晰,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石上绽放,“这是‘步步生莲’,古人用这样的巧思,把行走都变成了一件浪漫的事。” 导游的话刚落,我抬头望去,穹顶上的飞天瞬间攫住了我的视线。

  那是北魏时期的飞天,衣袂带着棱角分明的古朴,线条却灵动得像要飞出石壁。她们面容上的 “三白脸”,在微光中透着几分神秘,忽然就懂了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的:“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再往深处走,唐代的飞天更显灵动,有的反弹琵琶,衣帛如流水般飘拂,金钗似要叮当作响;有的手托莲花,身姿轻盈,仿佛正随着无形的仙乐起舞。导游的讲解像诗的注释,解开了壁画中晦涩的隐喻,只留下直抵心灵的震撼——原来千年前的工匠,早已用画笔在砂岩上,奏响了比宫商角徵更动人的乐章。离开时,我忍不住回头望向洞窟深处,冥冥中似有仙乐幽幽传来,带着敦煌的风,拂过心头。

  朱颜虽改,光华未减。莫高窟依旧立在鸣沙山下,只是它的诗篇里,一半是 “朱门绣户,金玉满堂” 的璀璨——那是古人智慧与匠心的结晶;一半是 “断壁残垣,故土难归” 的悲切—— 那是华夏文明曾遭遇的创伤。直到历史的车轮驶入新时代,我们才真正懂得:文化的守护,从来离不开祖国的强盛。曾经,因为国家积贫积弱,我们无力守护祖先留下的瑰宝;如今,祖国繁荣昌盛,我们不仅能修复壁画、保护洞窟,更能让莫高窟的故事走向世界——这便是强大的祖国,给文化最好的 “盔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凡人脸~~~
五味子~~~
迎春花~~~
尖尖角~~~
亲情树~~~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天下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财经周刊
槐叶里的祝福
看到莫高的“盔甲”
保存关机睡觉
在环球影城疯
外婆教我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