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冯国丽)每学期开学,包书皮都会成为朋友圈刷屏的热点。这学期,新街小学做了一个不一样的决定——启动“不包书皮”保护行动,建议学生都不包书皮。
为什么会发布这样的建议?
原来,在上学期,新街小学向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一个调查。
有90%的孩子会在学期初给新书包上书皮。而其中有近35%的孩子表示,虽然包了书皮,但是书本还是会有破损。
究其原因,孩子们写了很多自己的经历,如翻书速度过快,书角容易受到拉扯,进而出现折角、撕裂等破损情况;在使用橡皮擦时用力过猛,擦破了书页,尤其是在纸质较薄的书本上;在喝水过程中,不小心将水滴到书本上;还有写字时手肘压折书页、书包里太挤等等。
“我们能看到,虽然包书皮可以保护书本,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们养成爱护书籍的习惯,让‘爱书爱知识’成为浸润心灵的自觉行为。”新街小学校长俞雅萍道出了行动背后的含义。
为此,在活动启动后,新街小学各班班主任围绕“不包书皮”主题,开设了形式多样的班会课。三年级陈丽萍老师,就从鲁迅爱书的故事切入,让学生从小习惯的改变开始,形成爱护书本的意识。
学校德育处还发起了“爱书护书小秘诀”征集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爱护书籍的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同时向学生们发放了倡议书,宣传轻拿轻放、分类整理、定期清洁等爱书护书的小妙招。
“学期中期,我们还会推出一项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如何修复书本,比如书籍破掉了,怎么来粘贴它更好看;期末,我们还会评比‘爱书小卫士’,让孩子们将没包书皮的书本和自己原先包了的进行比较,看看是不是不包书皮,也可以保护好书本。”俞雅萍说,同时,这也是一次环保行动,是学校“书包减负”行动的一个延伸。
在调查中,新街小学也发现,大多数孩子用的都是塑料书皮。受“喜爱”的原因,一是防水,二是因为透明的更容易辨认书本。但从环保角度考虑,塑料书皮的大量使用对环境来说却是一种“破坏”。
看着自己没包书皮的课本,六年级的陈善美还有一些不适应,她表示,自己现在从书包里拿书都是小心翼翼的。“书本和我们朝夕相处,就像朋友一样,不包书皮更加提醒我们要爱护书本。”陈善美说,特别是通过班队课了解到塑料书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自己更加支持参与这项行动。
用“小习惯”撬动“大教育”,新街小学将持续通过“不包书皮”这一微创新,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