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明
我与报纸结缘于1987年,那时我还在杭城警校念书,在学校阅览室里看到报纸副刊上的精美散文,一时手痒,写了篇依照姑姑为原型的短散文《越剧迷》,工工整整誉写好后悄悄地寄给编辑部,竟然,一个星期后发表了,在班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高兴地用5元稿费请了客。
参加工作后,因工作忙不能回家探望独居的老父亲,而上下班的厂车都要经过老家,这样,只要看见老屋的窗口开着,说明父亲生活正常,工作也就安心了,如果一天或两天关着窗,心里就会忐忑,要托人去问个究竟。有感而发写了篇《开着的窗》给报纸副刊,登出后,同事纷纷给我点赞,当年还评上工会积极分子。
1998年发生洪水灾害,报纸有个义写活动。我踊跃参加,觉得这是为灾区出一份力的机会,刚好副刊在评选“二十年来‘十大流行语’征文”,我写的一篇《联产承包》征文得以发表。发表后报上提示此文义写,稿酬捐给灾区,我心里觉得蛮有成就感的。
报上也有漫画栏目,幽默讽刺针砭世事,深受读者喜爱。我就把看到的听到的民间乱象如《八字》《下水管堵了》等记下来寄给栏目组,美编配上漫画登出来后,社会效果不错,亲朋好友纷纷向我提供素材。这样,接连登了好几篇。还有“沟通”栏目,刊登民生方面的小文,我也有幸发了好几篇。
忘不了那一年,我竟被评上了积极通讯员(作者)。满怀喜悦到报社去领奖,接待人员很热情,我好似回家一样,心里暖乎乎的。
以后,又参加了报社发起的“我的家乡有条河”征文大赛、“我的杭州我的家”外来务工人员诗歌大赛,都获了奖。特别是参与“有料天天爆”投票竟被抽中为幸运读者,获得了2012年报纸全年报卡一张,赠送给朋友阅报,被赞了一年。
三十多年相伴,从心底里说,与报纸的情缘醇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