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光”前行 点亮绿色发展路

  ■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朱红锋

  傍晚时分,夕阳余晖为光伏矩阵镀上金边,整齐排列的太阳能板与连绵的绿色稻浪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生态+能源”的和美画卷。这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样本,正是“千万工程”源起地——瓜沥镇梅林村。

  二十余年前,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以生态立村、生态富民为钥,轻轻一转,便开启了绿色发展之门。以践行“两山”理念为指引,梅林村以低碳产业为脊、生态农业为脉,把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随着“绿色家底”越攒越厚,阳光“变现”成为“点亮”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我们在梅林美好生活中心率先打造村级光充储一体化系统,融合屋顶风格布局258千瓦分布式屋顶光伏。”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零碳工程师”来涵彬介绍,通过屋顶安装的光伏,年发电量超16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4吨。

  梅林乡村智慧能源服务平台上,一组组数据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翻阅“企业碳账户”,“开源”和“节流”是两个关键词。当年带动梅林村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爱迪尔,如今成为该村的“能效领跑者”。目前,已并网的爱迪尔低碳工厂4.7兆瓦光伏项目成为企业低碳转型支撑,年发电550万千瓦时,减碳3069吨。

  既节能又高效,绿色生产方式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益,更让村域经济有了可持续的增长极。

  今年落户的杭州奔马低碳新材料智慧工厂,用技术创新重构生产逻辑:高效干燥技术让蒸汽循环利用,废弃PET回收体系每年减少10万吨碳排放,不但省下了石油资源,还成了全省制造转型样板。

  不只是工厂,民居也陆续装上了屋顶光伏。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村民缪文孝和盛国江尝到了“甜头”,不仅家中的电器用上了清洁绿电,还享受到了阳光带来的额外收益。目前,全村50多户居民已在接洽安装屋顶光伏。

  “村里的公共停车场还建起了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在我们农村充电也十分方便。”缪文孝竖起大拇指。据悉,村内共设置了25个充电桩,村民每年充电支出能节省15%。

  而在更广阔的乡野,梅林村渔光互补项目整合86余亩池塘与39余亩土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实现“一份土地,两份收益”,预计每年可增村集体收入超11万元,将每一缕阳光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绿色财富。

  这份答卷也让梅林村成为全市唯一村级代表,入选“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千万工程”成了实打实的“低碳工程”“共富工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萧友圈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萧山2025年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加速跑”
区劳模工匠宣讲服务“声”入基层
我区青荷小镇第一批入驻项目征集启动
追“光”前行 点亮绿色发展路
探索无人机奥秘
标杆引领 江南科技城打造都市工业“样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