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亲成功 滞留萧山17年的她终于回家

  本报讯(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王苏萍)在经过17年的寻亲路后, 57岁的陆英(以下均为化名)终于回到了亲人身边。近日,当萧山区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将陆英护送至浙江缙云火车站,一个身穿蓝色衬衫的男人踉跄着穿过人群,紧紧拉住她的手,哽咽的声音在她耳畔响起:“小英,终于找到你了!”

  时间倒回至2008年12月。当时,有群众在街头发现行为异常的陆英,遂向当地派出所报警,后陆英被民警送至区救助管理站。面对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询问,她始终眼神躲闪,呢喃着自己的名字,听上去叫“陆英”。工作人员便为她取了临时名字“陆英”,随即将其护送至萧山精卫中心接受救治。

  为了帮助陆英寻找亲人,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多次找她聊天,捕捉到她断断续续吐出的“闻母”“伯依”等模糊音节。工作人员结合发音特征与贵州方言特点,大胆推测地名可能为“望谟”,旋即联系贵州兴义、望谟等地的救助站协助调查。然而经过数轮信息比对,始终未能找到与“陆英”身份相契合的有效线索。

  但希望的火苗从未熄灭。在10多年时间里,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赴精卫中心探望。在某次交谈中,陆英突然清晰地吐出“陆烟”二字。这个关键信息犹如破冰之刃——工作人员立即以“陆烟”“陆英”为线索展开双重核查,同步向公安部门申请户籍协查。经过多轮户籍比对,警方惊喜发现:贵州籍女子陆英早年远嫁浙江缙云,但其户籍已于多年前注销。

  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联系上陆英的丈夫,并安排视频认亲。当屏幕那端的容貌与记忆中的轮廓重叠时,陆英丈夫立即确认她就是自己失踪已久的妻子陆英。据陆英丈夫回忆,当时妻子受了严重的精神刺激,不慎从家里走失,他们也寻找了好多年,但一直没有结果。

  与此同时,望谟县救助站传来捷报:已找到其弟弟并确认亲缘关系。这场跨越17年的寻亲长跑,终于在多方接力中迎来曙光。

  确认身份后,区救助管理站迅速联系缙云救助站并启动护送程序。日前,在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陪同下,陆英终于踏上回家的旅途。当列车缓缓驶入缙云站台,等候多时的陆英丈夫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谢谢你们让我们一家团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太阳花
   第08版:教育
   第A01版:渔浦义桥
   第A02版:渔浦义桥
   第A04版:渔浦义桥
寻亲成功 滞留萧山17年的她终于回家
2900余名退休工人体检 社区成立“爱心护航队”来回接送
6月28日起乘机携带充电宝要有“3C标志”
宁和社区破解停车乱象获居民点赞
赏荷正当时
锦浦社区开展平安宣传活动
精准滴灌靶向发力 产发集团助企赋能
奔竞社区“第二人生”规划会 点燃银龄新活力
“金牌院长”陈凤英:用爱与专业书写养老事业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