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靳林杰 通讯员 许灵翀 吴翊铭
2024年6月25日,对于这个时间,文化特派员何姗姗记忆犹新,因为这是她第一次走进谢径安。“当时我就在想,作为一个声乐干部,我能为乡村做什么?是教村民唱歌,还是办几场活动?”何姗姗回忆道。
于是,带着迷茫的何姗姗开始深入谢径安的田间地头,与村民倾心交流,并真切感受到村民和乡村创业者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何姗姗尝试用手机记录村庄,并剪辑成短视频。
“没想到这些影像,竟在村民朋友圈刷了屏,大家纷纷感叹,原来谢径安的土地上藏着这么多故事。”何姗姗意识到,谢径安其实处处都是文化的种子,但他们就像“沉睡符号”,缺乏唤醒的途径。
不同于一般的乡村,谢径安全称是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由浦阳镇的谢家、径游、安山村组成“联村”,三村携手传化集团,政企村农四方合力、共建共享。
谢径安立足“农”字,发挥工业优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萧山区深化“千万工程”的重要实践,不仅成为新时代“千万工程”的乡村振兴样板,还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展现出“产业+平台”的聚合优势 。
“谢径安不仅田野肥沃,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径游有百年商道,谢家有诗画文明,安山有孝善文化。”何姗姗在走访后深有感触,这些乡村文化都有生根开花的潜力,一定能形成很多“流量”和“爆款”。
带着这种触动,何姗姗和团队开始了在谢径安的文化播种之旅。于是,何姗姗成了谢径安的文化解码者和资源链接者,她从自己的专业视角挖掘乡土文化密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达维度。
一年来的文化接力,何姗姗不仅搭建了艺术展示的舞台,更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
去年7月,何姗姗为浦阳卓越学院的学员和传化集团应届大学生们带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培训,通过实际案例讲述如何融入乡村发展,鼓励年轻人用专业所长为乡村注入活力。同时,以杭州市音乐家协会组织开展“艺起歌唱”活动为契机,何姗姗发挥本职优势,在村里参与《梦想天堂》等歌曲教唱活动,文化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
文化生根之处,便是“乐田”生长之地。何姗姗还先后参与浦阳镇全民艺术学堂揭牌仪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手机摄影、戏曲、舞蹈、书画等课程。参与了浙江民建助力共富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暨文化共富文艺演出,积极为乡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对接2024 “金溢杯” 萧山区十六届少儿书画大赛优秀美术作品巡展,让艺术作品走进乡村,极大地丰富了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在实现文化资源下沉的同时,何姗姗也在尝试,让谢径安的文化做到价值共创,打破城乡文化资源的单向输送,构建城乡文化对流。“我认为这才是我作为文化特派员价值最直观的体现。”何姗姗说。
今年年初,径游村歌《木槿花开》发布。这首歌是何姗姗携手区文化馆李献玉老师、村党委书记谢银火和村民们一同实地走访调研、倾听村民故事、梳理村庄历史事记、记录本地风土人情,反复打磨,创作完成。这个节目不仅展现了径游村的自然美景与文化底蕴,还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成为宣传乡村文化的亮丽名片。
最终,原创节目《木槿花开》在萧山区“我们的村晚”舞台上成功首演,获得了热烈反响。“因为这首歌,不仅唱响了径游村的美,更让外面的人读懂了我们的乡愁与自豪。”径游村村民高兴地说。
此外,何姗姗也一直在思考,谢径安有这么好的资源优势,能不能在“富脑袋”的同时,用文化的力量帮助村民“富口袋”?
“文化特派员为谢径安的文化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希望。”浦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谢径安一直计划打造具备本地特色,又具有‘新鲜感’的文旅项目,何老师链接来的资源让我们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如今,依托谢径安的文化背景,何姗姗提出打造“谢径安·农文旅大探秘”项目,以“一粒种子”研学拓展打造三个村的特色品牌,通过农文旅特色研学路线带动村民增收共富。
从径游村着手,共富实践已经有了成果。如今,径游村借助创建省级人文乡村契机,发挥“在径游·和你我”品牌作用,全力打造“木槿花人文乡村”品牌,复原遍地木槿花开的场景,以木槿花为核心打造文创产品、非遗体验、文化活动等。
同时,加快老街公益 + 业态建设,启用径游乐田,打造“今游时光”户外文化舞台,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场景,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更值得期待的是,结合青年向往之城建设,谢径安青年农创孵化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化人居环境,已经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来这里创业就业。
木槿花开,何姗姗和小伙伴们正为谢径安的文化事业发展勾勒出更清晰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