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童宇倩 章泽斌)咖啡豆磨粉,萃取咖啡液,倒入适量的酱油饴糖,再加入冰糖、牛奶,约莫5分钟,一杯独具风味的“酱油拿铁”就新鲜出炉了。
“我们用的是老大昌的老底子酱油,自己熬制饴糖,再选用带有坚果香气的咖啡豆,对整体风味进行调试。”在老大昌官酱园非遗产品中心的咖啡角,杨大花咖啡主理人杨栋一边拉花一边介绍道,“这款酱油口感偏轻薄,所以做成酱饴拿铁后,尝起来有点类似海盐拿铁的咸甜感,微咸微甜的,层次丰富。”
传统非遗与咖啡跨界融合?这正是老大昌为了复兴老字号,在产品研发和渠道创新上迈出的新步伐——携手杨大花咖啡,联合推出酱饴拿铁和玫瑰醋饮气泡水两款非遗特色饮品,让非遗以更新潮的方式“出圈”。
另一款玫瑰醋饮气泡水,制作也颇具巧思。只见杨栋在杯中依次加入玫瑰花液、老大昌特制玫瑰米醋、冰块和气泡水,一杯带有粉色气泡的饮品就完成了。记者品尝了一口,口感清爽微酸,夹带淡淡的玫瑰花香,隐约有荔枝般的清甜感,非常解暑,适合小朋友和不喝咖啡的人群。
“玫瑰象征着爱情,‘吃醋’也常与爱情相关,所以我们结合这两种元素开发出这款玫瑰醋饮。从口味和寓意上来说,都非常适合年轻人。”老大昌官酱园第六代传承人吕江南说道。
如果说酱饴拿铁、玫瑰醋饮气泡水主打“混搭潮流”,是为抓住年轻人的胃,那么老大昌推出的另一款酱香小桃酥,则是在非遗技艺的加持下,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记者咬下一口,外酥内松,咸甜适中,咀嚼间带着一丝回甘的酱香。
“现在市面上的酱油饼干其实已经不少了,而我们这款酱油小桃酥,是与另一位非遗传承人共同研发的,重点在于体现酱油的咸香味。”吕江南介绍,在口味研发上经过了反复调试,“刚开始酱油用量不好控制,做出来的小桃酥有时偏咸;松脆度也不稳定,尤其是桃酥内芯,有时会偏硬。经过很多轮测试后,我们才最终确定了这款口味。”
接下来,老大昌还将在包装与口味上持续优化。比如饮品包装考虑采用仿酱缸风格的纸杯,在视觉上更接近酱油、米醋的外包装形象;糕点则计划走复古路线,用传统纸盒、棉线绑缚的方式,呈现老式糕点铺的质感。口感上也会继续打磨,力求更符合大众口味,带来视觉和味觉上的双重享受。
那么,吃货们去哪儿能尝鲜?目前产品主要在瓜沥镇的老大昌官酱园售卖。酱饴拿铁、玫瑰醋饮气泡水也已同步上线杨大花咖啡。未来,这些产品还将逐步进入区内景区和文化空间,如湘湖景区的萧山非遗星空间等。同时,吕江南也计划将产品融入老大昌非遗研学课程中,让更多人品尝、体验到这些非遗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