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6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港:青创生态无界生长 解码青年创新创业样本

  ■记者  韩晨璐  通讯员  冯佳程  施意 

  六月的信息港,青春与创新的脉动交织成潮。随着“e港青创节”启动,这个平均年龄不到 35 岁的产业社区正以“无界生态”为笔,勾勒出青年创新创业的鲜活图景。从“我为信息港产业社区献一计”的思维碰撞,到健康讲堂里的知识赋能,再到毅行路上的团队淬炼,信息港正通过多元活动与机制创新,让“青年向往之城”的愿景落地为可触摸的现实。

  无界淬炼

  从空间破局到青创生态的价值共振

  “青创之门”的开启,不仅是一场活动的序幕,更是信息港打破传统园区桎梏的宣言。作为萧山数字经济主阵地,这里以“组织、治理、空间、服务、人才”五大无界场景为支点,构建起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融合”的创新生态——27项全周期服务清单涵盖从企业落地至技术成果转化、资本对接,各类创业创新、休闲娱乐、文体、教育医疗配套形成500米生活圈,让青年创客“下楼即社交、转角遇机遇”。

  这种“无界”理念在“e港青创节”系列活动中得到生动诠释,工作与生活、个体与团队的边界进一步打破。当青年创客们暂别工位与代码,在“青春智力运动会”的逻辑挑战赛与团队闯关游戏中欢笑协作时,在“e 路毅行・步履生光”中以脚步丈量径山溪边营地,用汗水凝聚团队情谊时,在“e 燃乐动・音浪青春”音乐节上释放青春多巴胺与社区生命力时,在“e港·青训营”上围绕产业社区建设、安居服务优化、人才共享模式等方向进行创意宣讲时,青年的智慧力量与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显现。

  “我们不仅要提供办公空间,更要打造创业与生活的家园。”信息港相关负责人指出,从物理空间的开放到资源服务的共享,青年创业就业者不再是“孤岛”,而是融入产业生态的有机单元。

  向新而行

  以青创之笔绘就湾区创新蓝图

  “相信创新无界、坚持实干有为、拥抱无限可能!”启动仪式上的青春寄语,道出信息港与青年创客的共同信念。信息港正以“活动聚势 + 品牌赋能 + 政策保障”的组合拳,构建从空间赋能到生态共建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在“e 港青创节”启动仪式上,浙大二院、浙大国际科创中心、信息港幼小初中等成为信息港产业社区联盟单位,构建起覆盖医疗、教育、商业的多元服务网络,更将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从医疗保障到子女教育的全方位支持,让“向往之城”首先成为“心安之所”;在政策宣讲会上,开发区团工委向青年朋友解读萧山区支持青年创业的“青春十条”政策;在青年合伙人入职仪式上,信息港还为新入职青年代表郑重送上定制入职礼包,这份礼包不仅承载着对青年人才的热忱欢迎,更标志着他们正式加入信息港“青年合伙人”行列;在“青力量”合伙人联盟签约仪式上,信息港还与萧山区蓝天救援队、浙江中铁工程装备等机构携手,建立多方共商的长效机制,从理论学习、志愿服务、青年交往等维度形成合力。

  为让青年创业者安心扎根,信息港产业社区联盟单位已织就服务网络。而在此基础上,服务层面的精准发力,更是为创业生态注入强劲动能。通过构建“网格化服务+梯度化培育”的特色模式,信息港为企业提供从初创、成长到迈向“专精特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近日,信息港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市级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7家,截至目前,信息港已累计引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9家,市级研发中心75家,产业集群的凝聚力、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从理念破界到空间融界,从活动聚势到服务赋能,信息港青创产业社区的实践,既是萧山打造 “青年向往之城”的生动缩影,更是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生态的微观切片。正如活动现场青年代表所说:“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用激情点燃梦想,用实干定义青春!”

  未来,信息港将继续以青年需求为导向,深化无界生态建设,让更多青年在这片创新沃土上筑梦、追梦、圆梦,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太阳花
   第08版:教育
所前杨梅嘉年华开幕
东白马湖社区举办 微创投项目路演评审会
潮玩展 玩具大荟萃
激活基层治理“她力量” 杨岐社区启动“氧气宝妈” 环保志愿服务项目
萧山再添一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西山幼儿园开展社区亲子早教入园体验活动
信息港:青创生态无界生长 解码青年创新创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