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4版)
无党派界别——
激活湘湖文旅新动能
助力打造“产城人文湖”深度融合样板区
观点:
湘湖生态环境优渥、人文底蕴深厚、文旅基础良好,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突出,但景点体验感不强、人气持续性不足、消费多元化不够等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建议:
1.做透人文功课,涵养湘湖独特气质。打造文化地标,打磨人文小品,并聚焦跨湖桥文化和古越文化元素,强化湘湖品牌辨识度宣传,借力WTA(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窗口不断提升知名度。
2.满足多元需求,打造湘湖复合风格。通过打造古韵湘湖、文艺湘湖、潮玩湘湖等不同风格的场景,满足多元需求,推动湘湖在不同人群中“出圈”。
3.统筹全域资源,拓展文旅发展空间。系统梳理文旅产品,全面整合文旅要素,逐步扩大文旅半径,打造各类文旅特色IP。
民革萧山区基层委——
加快建设与萧山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
技能人才培育机制
观点:
萧山制造业本底优势明显,产业人才队伍中技能人才比例高,但仍存在新质技能人才的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院校赋能效果和企业主体优势协同不够、社会对技能人才的总认可度不高等问题。
建议:
1.持续加大“科创+智造”人才的引育力度。聚焦岗位需求,拓宽引才渠道;聚焦技能需求,培育硬核人才。
2.逐步完善“政企校”联动的培养机制。加强载体创建,深入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研发中心;优化合作机制,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3.有力营造社会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拓宽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为技能人才规划和保障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与晋升机制;推动形成社会风尚,着力增强“新萧匠”的城市归属感和职业忠诚度。
共青团与青联界别——
广聚天下英才 打造青年向往之城
观点:
当前萧山对青年有良好吸引力,但根据前期开展的“四感满意度”调查,萧山城市发展现状与青年的期待仍然存在差距,萧山在满足青年职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建议:
1.聚焦青年成长发展,提升萧山城市能级。聚焦产业育强引强,形成青年创业就业集群效应;聚焦人才高效流通,成为青年的就业首选地;聚焦青年创业创新,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参与、青年创业”的良性循环。
2.围绕青年生活需求,提升萧山城市黏性。提升政策供给、生活配套“精准度”,让青年“愿意来”;提升消费业态“时尚感”,让青年“留下来”;提升城市环境“青年味”,让广大青年“融进来”。
3.关心青年精神追求,塑造萧山青年属性。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促进青年交流互动,打造青年文化品牌,让青年感受萧山、融入萧山、爱上萧山。
致公党萧山区基层委——
解码工业旅游 推动产业多元发展
观点:
萧山发展工业旅游基础坚实,龙头企业云集,国际化企业和未来工厂与数字车间代表了工业创新的前沿,载体平台发展迅速,众多工业科技研学项目也为工业旅游注入知识活力,工业旅游在萧山有广阔空间与机遇。
建议:
1.结合优势资源,探索特色线路产品。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比如萧山传统名企主题工业游、科技创新主题工业游、科普教育主题工业游、多样化工业旅游体验游。
2.多方链接协同,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激发传统工业企业多元展示和旅游服务产业多元创新,并借此激发“青年向往之城”建设更多活力,实现项目内生裂变。
3.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工业旅游品质。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塑造萧山工业旅游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