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杭州基民四年亏了47%,基金公司管理费竟照收不误

新规出台:基金业绩差,少收管理费

  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剑指基金公司“旱涝保收”“重规模轻回报”等多个饱受基民质疑的问题。

  《行动方案》从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守牢风险底线、强化监管执法、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六方面,提出了25条改革措施,回应市场和社会关切,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募基金发展新模式,着力引导行业机构努力实现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公募基金将更加突出以投资人最佳利益为导向,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4年亏了47%,基金经理不靠谱

  杭州拱墅区的朱大姐手头有一只消费主题基金,是2022年买的,三年收益是-31%,累计亏损1.57万元。该基金近三年来始终没有跑赢同类平均水平,基金经理的操盘风格也显得漂移,消费主题基金重仓股里却有新能源、汽车、芯片等个股。朱大姐吐槽基金经理水平实在不高,但他们管理费照收不误。

  “我是2021年基金成立时申购的,净值现在已经跌到了0.41元,我中间还加仓过,所以显示持仓收益率-46.73%。真的是血亏,早知道不加了。”周女士说,基金经理的选股让她崩溃,前十重仓有半数以上是光伏个股,但现在光伏根本没有行情。

  业绩差的基金,少收管理费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高达32.22万亿元。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等问题,一直受到投资者普遍诟病。

  此次《行动方案》的首要重点,是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督促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

  《行动方案》指出,已经要求头部机构在接下来这一年里,新注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60%应采取上述浮动费率安排,试行一年后逐步推开。目前,已有20余家机构做好申报发行此类新产品的准备工作,新产品将会很快推出。

  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

  《行动方案》还着重突出了对基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的要求,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从绩效考核、分类评价、薪酬管理等多个维度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如将把业绩是不是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很多基民颇为关注的是,《行动方案》还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强化基金公司、高管与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解决基金“风格漂移”“货不对板”

  消费基金里面却配置了好几只科技类股票,健康主题基金居然重仓新能源个股,近年来,基金“风格漂移、货不对板”的情况时有发生,投资重点与原定方向出现偏离。

  对此,《行动方案》要求为每只基金产品设定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产品真实业绩的尺子,避免产品投资行为偏离名称和定位,尽量确保投资者所见即所得。同时围绕锻造长期投资的长板,建立健全监管部门自律组织、评价机构、公司自身等全方位的激励约束机制,督导基金公司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明确三年以上的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基金经理追涨杀跌的现象,提高产品的长期收益。

  有券商业务主管表示,接下去有望看到公募机构明晰投资风格、约束投资行为,部分基金产品在投资运作过程中“风格漂移”的情况将得到纠正。据《钱江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萧友圈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
工行江东支行严把“三关”筑牢电诈防控防线
中信银行牵头承销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新规出台:基金业绩差,少收管理费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