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孙洁琼)傍晚6点半,钱江世纪公园你好广场上,一场“拾荒夜跑”活动正在举行。这是盈丰街道潮韵社区开展这项公益活动的第三个年头。
社区工作人员为每组家庭佩戴可降解荧光手环,并特别强调:“今晚的路线从你好广场到七甲闸折返,折返点打卡装置会记录你们的环保足迹——去年有人偷懒抄近路,今年可要当心被‘抓包’哦!”幽默的提醒让现场笑声不断。
哨响过后,百余人的队伍沿着江堤开启“Plogging之旅”。“妈妈,我捡到个还有温度的烟头!”9岁的小姑娘乐乐蹲在草丛边,捏着刚熄灭的烟头,乐乐妈妈说:“我们要当城市的‘补位侠’,让垃圾回到该去的地方。”
初中生小宇举着矿泉水瓶喊:“我集齐三种饮料瓶盖了!”他笑着展示袋里的“战利品”,“看,奶茶杯、塑料袋、烟盒……”
七甲闸的折返点到起点垃圾分类区,社区工作人员和益起炼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正等着参与者归来,他们引导每组家庭将分类好的垃圾投入对应垃圾桶,随后送上环保盲盒。
“哇!是积木叠叠乐!”拆开盲盒,7岁的安安眼睛发亮。工作人员解释:“这些盲盒都是近一年内社区活动的剩余物资,我们用旧报纸重新包装,既环保又有惊喜感。”
钱塘江的晚风裹挟着夏夜的潮润,40组青年家庭腕间的荧光手环纷纷亮起,在沿江跑道织就一张流动的网。潮韵社区垃圾分类活动负责人表示:“从最初的20组家庭到如今的40组,从单纯捡垃圾到带动垃圾分类,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青年家庭把环保变成生活方式。”
坚持三年,“拾荒夜跑”也给不少家庭带去了改变,“不仅是活动中,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和孩子也会注意身边的小细节,像看到花丛中的垃圾都会随手捡起来。”小宇爸爸告诉记者。
未来,潮韵社区青爱公益也将持续推进环保行动,通过各类创意活动的形式,让更多人成为文明城市的“萤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