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学第一课:铭记历史 照亮未来

  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抗战历史资料粘贴到展板上

  本报讯(文/摄 记者 王俞楠 项哲斌 通讯员 冯国丽)新学期正式拉开了帷幕,今年,萧山不少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历史和未来。

  在新街小学的校门口,一块“历史的回响 薪火的未来”主题展板格外醒目。“九一八事变”的警钟、“淞沪会战”的硝烟、“平型关大捷”的振奋、“南京大屠杀”的伤痛、“七七事变”的抗争、“百团大战”的激昂、“湘西会战”的坚守,直至“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的胜利——一个个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历史节点,被精心排布在展板之上。

  更动人的是,这些节点的周边,留下了学生们的印记:有从书籍和网络中心搜集、打印、剪贴的历史老照片与文字资料,透着细致与认真;有亲手绘制的漫画,或用沉重笔触还原战争场景,或用温暖色彩传递和平期盼;还有一张张稚嫩却真挚的感悟卡片,写下了孩子们对历史的理解、对先辈的敬意。

  每一位踏入校园的学生与家长,都会不自觉地驻足停留。他们或轻声念着历史事件的名称,或凝视着照片里的过往,神情中满是严肃与专注,历史的厚重感在这一刻悄然传递。

  “30万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二年级学生郑洛笙的话语稚嫩却坚定。这个假期,他不仅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还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查阅历史资料,亲手绘制了一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七格漫画。“妈妈告诉我,我们‘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祖国的强大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底气。”

  随着高亢的军号声划破校园上空,在《集结号》的激昂旋律下,全校学生身着整齐校服,在室内体育馆有序集结,将这堂“开学第一课”推向高潮。孩子们化身“红色宣讲员”,分享假期里走进红色展馆的经历,或者变身未来的畅想者,展示着自己绘制的“盛世中国”主题画作。

  “我画了卫星、火箭、飞船,未来中国的科技力量会越来越强大,能探寻到更多未知世界的样子。”六年级的陆舒媱指着自己创作的画介绍道,“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加强大,科技会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便利。”她顿了顿,语气坚定地说,“老师常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要好好学习,敢于创新探索,将来成为祖国发展的‘小小助力军’!”

  长山种荏,文脉绵延。在新街这片土地上,红色根脉的火种从未熄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沉浸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新街的红色文化,亲身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新街小学书记、校长俞波说,“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让他们在搜集资料、绘制作品、分享感悟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从心底生出对祖国、对家乡、对校园的热爱。”

  湘湖小学,则用特殊的仪式把“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播进孩子们心田。每一个走进校园的孩子都会在画着抗战历史节点的展板上印上自己的手印。

  “以前那些烈士、英雄为我们守护的和平是很珍贵的,等我和其他同学长大以后,也要接下英雄的担子,继续守护这份和平。”严子茜说。稚嫩的手印错落交织,如同一张张充满朝气的“承诺书”,完成了一场跨越代际的“对话”。

  随后的开学典礼上,孩子们还展示了暑期寻访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萧山文书史料展的成果片段,全校齐唱歌曲《中国中国 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共同缅怀抗战英烈。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特别是9月1日开学这一天,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重温这段历史,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把这种爱国之情化为实际行动。”湘湖小学校长戴洁儿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
打造“家门口的科普圈” 萧山织密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力以赴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开学第一课:铭记历史 照亮未来
钱湾生物港拓展区正式揭牌
“长龙”初显
路边违停、实线变道难逃“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