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家门口的科普圈” 萧山织密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记者 何可人 通讯员 矫贞彦

  作为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全国唯一试点区(县、市),萧山以创新实践破解基层科普服务难题,通过盘活26个公共场馆资源、强化“四有机制”,将优质科普服务延伸至全区1614家“一堂两中心”,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如今,萧山的专题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党群服务中心等科技文化阵地,纷纷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科学驿站”。

  场馆集群:

  构建多元化科普矩阵

  萧山打破部门壁垒,推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公共场馆增加科普功能,形成特色鲜明的科普场馆集群。

  在萧山博物馆,萧山八千年文化底蕴与科学知识深度融合,成为文化惠民与科普教育的双重阵地;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聚焦产业科普,向企业精准输送数字化转型路径,获评杭州市首批新质生产力科普馆;机器人博展中心不仅展示行业前沿成果,更针对青少年开发编程课程,常态化开展科普微课堂、行业论坛、讲座沙龙等活动,其申报的科普项目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普重点活动项目”。

  从专题科技馆到党群服务中心,萧山实现科普资源在各类公共空间的有机融入,让市民在“家门口”随时获取科学知识。

  创新实践:

  线上线下激活科普活力

  萧山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场景。

  针对“教育双减”需求,区科协与区教育局联合推出“萧山区公共场馆科普化研学地图3.0”,为青少年提供精准的科普研学指引;“科普有意思”市集走进各场馆,通过丰富的科普展示和互动体验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杭州市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深入临浦镇横一村文化礼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科学秀巡演”走进萧山图书馆,让100多个亲子家庭近距离感受零下196℃的科学奇幻……

  为了让前沿科技和公众“零距离”,区科协为科研机构、科学家和普通群众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湘湖实验室每年举办科普开放日,让公众直观感受农业“黑科技”;“科普电影大篷车”每年在全区文化礼堂巡回放映科普电影500余场,将科学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

  依托浙江省“十百千万”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建设试点,萧山优化科普讲师团结构,今年上半年,区科普讲师团已为镇街授课125堂,服务4000余人次;同时联动区卫健局、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专业科普讲师团,实现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等领域的精准科普。

  机制升级:

  凝聚社会化科普合力

  为巩固改革试点成果,萧山于去年11月底成立杭州市首家区县级科普联合会,整合公共场馆、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发布《萧山区公共场馆科普化电子地图》,实现科普资源的集约化调度。今年上半年,联合会以“科启知潮”为品牌,举办人工智能专题科普讲堂3场,联合8家单位开展“科普有意思”市集活动,吸引线上线下1.3万人次参与。

  目前,区科协正联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开展“科创科普一体化发展”研究,在科普助力科创事业、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持续探索。从分散化服务到体系化建设,萧山通过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让科学知识走出实验室、走进生活圈,为基层科普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萧山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
打造“家门口的科普圈” 萧山织密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力以赴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开学第一课:铭记历史 照亮未来
钱湾生物港拓展区正式揭牌
“长龙”初显
路边违停、实线变道难逃“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