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吐槽高铁邻座太胖引发的思考

  ■社会评论员  蒋小祺

  有了社交平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也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变成一个讨论热点。近日,一位网友因为在高铁上坐得不舒服,在社交平台上发图文吐槽。原来,该网友遇到一名体重约400斤的邻座乘客,导致难以正常就座,于是质疑铁路部门售票时未考虑乘客体型差异。

  此话题引发众多网友共鸣,有人还分享类似经历:在三人座中间位时,被两侧体型宽大的乘客挤占;因为邻座占用空间而被迫抬起扶手;甚至还有邻座占用其座位三分之二空间,完全无法正常乘坐。

  这个针对铁路部门的吐槽,看起来好像有点“无厘头”。首先,铁路12306购票系统不可能事先得知乘客的体型,考虑体型差异无从谈起。其次,高铁的座位都是统一标准,无论胖瘦,乘客都坐一样的位置。12306客服的回应,也证实了暂无好的解决方法,最多就是跟列车工作人员反映,协调换一个座位。然而,如果高铁上有空位,这名乘客肯定会自行换座,正是因为满员才无力解决这个烦恼。所以说,跟列车员反映问题,也很难解决问题。

  但是貌似“无厘头”的吐槽,为什么会得到众多网友的共鸣呢?这说明当下肥胖人士日益增多,也提示高铁的座位设计需要优化。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4.3%、16.4%,也就是说每两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胖子”。这还是2020年的数据,如今过去了5年,国家也推出了全民体重管理概念,说明控制肥胖人群增长刻不容缓。

  肥胖人群增多,很容易就会带来后续的公共交通问题,比如飞机、高铁、动车、旅游大巴、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的座位设置。借助这位网友的吐槽,公共交通工具运营方确实需要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高铁新车型的研发设计也需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其次,在座椅规格的设计上,需要探索更具包容性的空间布局,或者在每节车厢设置几个肥胖人士专座。当然,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正是体现铁路部门服务大众的要义,要优化也并非一日之功,但需要提上日程。

  那么,在硬件设施暂时无法跟上需求的当下,铁路部门还可以有什么人性化举措吗?在笔者看来,当遇到个别体型过大的乘客挤压邻座空间时,为了防止乘客之间的对立情绪升级,列车员可以请体型过大的乘客前往餐车临时就座。相对来说,餐车空间不会特别拥挤,且在非用餐时间段里的人也不会多。

  高铁作为公共空间,其实是一个文明与人性的考验场。说到底,文明的核心元素应该是互相尊重、和谐共存。一定程度的互相包容,是有必要的。

  假如体型过大的乘客落座前能提前跟邻座乘客沟通一下,表达一下歉意,并且在就座时控制一下,尽量减少挤占他人座位空间的行为,或许能得到邻座乘客的理解。反之,乘客如果发现邻座体型过大,在落座前能先委婉地沟通一下,或者先询问列车员是否有协调措施,而不是暗地生闷气,发图文在网上抱怨,或许能让旅途更开心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影像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时评
   第07版:新媒+
   第08版:文化 悦读
共享电单车应该严格监管
“小积分”何以撬动“大治理”?
加快推进民生实事项目 不妨多听听民意
吐槽高铁邻座太胖引发的思考
骑行热“退潮”
小巷“变身”证明 城市治理要向精细服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