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围垦记忆 剪纸妙趣 文字芬芳 ……

这个暑期研学实践活动“益”彩纷呈

  本报讯(文/记者 沈雨劼 摄/记者 旷野)日前,由区融媒体中心和益农镇联合举办的“‘益’路探索,‘农’ 情文化”暑期研学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从了解围垦的厚重历史,到指尖绽放非遗剪纸的灵动,再到与文字展开一场奇妙的邂逅,孩子们在行走中解锁家乡密码,在体验里种下文化种子。这一路的欢声笑语,都是成长最好的注脚,一起重温这份 “益” 彩纷呈的记忆吧!

  群围围垦历史展览馆:

  触摸时光的纹路

  研学小队的第一站来到群围围垦历史展览馆。大屏幕上播放的围垦宣传片让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爷爷当年真的一肩一担,围涂治江的吗?”“群围村的沙地怎么变成肥沃的农田的?” 带着满脑子的好奇,孩子们跟着讲解员的脚步,在展馆里开启了 “时光穿越”。

  从老一辈肩扛手挑的垦荒工具,到如今美丽乡村的新图景,宣传片里的影像、墙上的文字、展柜里的老物件,把 “一群人、一起干、一同富”的故事展示得活灵活现。

  当听到 “万众一心、战天斗地” 的围垦精神时,孩子们的脸上充满了骄傲:“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藏着这么多了不起的故事!”

  剪纸妙趣坊:

  指尖上的传承

  益农城市书房里传出剪刀裁剪纸张的 “沙沙” 声,萧山区昭东剪纸非遗传承人周剑雄老师正在用红纸与剪刀,带领孩子们用指尖留住围垦的记忆。

  周老师手把手教着,孩子们瞪大眼睛盯着红纸,小剪刀在手里慢慢挪动。剪出了带着草帽、扛着扁担,勤劳致富的老一辈围垦人的人物造型。“老师你看!我剪的像不像!”孩子们举着作品欢呼,红纸上的图案藏着最真诚的乡土情怀。

  文学漫游记:

  感受文学的魅力

  午后的阳光洒在浙江文学馆的玻璃窗上,孩子们漫步于陈列着文学典籍的展厅,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沐浴文字的光芒。

  参观结束后,小朋友们聆听“大千世界里的小诗人”少儿诗歌写作分享。

  嘉宾系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诗词与楹联委员会秘书长王智媛,著有个人中英双语诗集《初》。

  作为一位诗人,智媛老师与小朋友们分享了少儿诗歌的创作技巧。

  作为一名编辑,智媛老师与小朋友们分享了少儿报刊的投稿技巧。

  希望此次讲座,能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一颗诗意的种子,愿他们一生诗意盎然。

  走出教室,走进乡土与文化的课堂,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这场研学之旅,让孩子们看到了家乡的故事,触摸了传承的温度,让童心装满了文字的芬芳。

  “益” 路探索的脚步暂歇,但乡土的印记、文化的种子已悄悄发芽。期待下一次,继续在美丽乡村的土地上,读更多故事,做更多探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这个暑期研学实践活动“益”彩纷呈
靖江“青苗成长营”开营 一起解锁家乡宝藏地图
4天练就“超能力” 还把家乡故事说进镜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