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地的秘密

  ■杭师大附属益农小学305班  金以诺

  指导老师  朱丹萍

  这个夏天,我和同学们走进了益农镇。出发前老师神秘地说:“这里藏着能让土地变魔术的秘密哦。”我一路上都在猜想: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走进群围村围垦纪念馆,草绳和铁锨静静地躺在玻璃柜里。讲解员阿姨说,当年没有先进工具,草绳就是堤坝的“护身符”;铁锨上的凹痕,是老围垦人挖出来的“年轮”。

  老围垦人李伯伯摸着掌心的老茧给我们讲围垦往事。我盯着他手上的老茧,突然懂了“奔竞不息”不是课本上的词,是冻红的脚底板踩出来的路。

  走进群围共智富大楼,大屏幕上跳动着信息:“村民有话说”里,“增设儿童游乐区”“拓宽河边步道”等留言不断刷新;“建设进度表”中,每个建议后都有标注,连王奶奶“老年活动室装空调” 的心愿都显示“采购中”。

  村干部叔叔笑着说:“这是咱村的‘数智大脑’。以前村民有想法得等开会或者跑村里,现在在手机上就能留言。上个月大家说小番茄卖不掉,我们立刻找主播帮忙,三天就卖了两百多箱。”

  我盯着滚动的文字忽然懂了:数智化不是冰冷数字,是让心声变成新设施,让想法结出果实——这就是“共智富”。

  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宁爱劳动”实践地里的掘花生劳动。蹲在垄间拔花生时,汗水顺着我的额角滴进泥土,手指被草叶划出道道红痕。可当一串串饱满的花生带着泥土拔出来时,我突然想起李伯伯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后来,我跟着义工阿姨们去给环卫工人送金银花茶,看到他们接过杯子时的笑脸,才明白精神不是挂在嘴边的词,是握过农具的手,是递出茶水的温度。

  离开时,我把画着围垦堤坝和数智大楼的非遗团扇小心收好。扇面上的颜料会干,但有些东西永远新鲜——就像老围垦人眼里的光,会变成我们脚下的力量。

  这个夏天,我找到了老师说的秘密,更听见了这片土地的心跳。以后再看到“奔竞不息”这四个字,我会想起草绳的韧、铁锨的硬,还有自己拔花生时,那滴进土里的汗珠。

  萧山精神,原来早已悄悄长在了我的手心里,照亮了我的前行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梦笔桥
   第08版:教育
云南之旅
夏天的海
游乌镇
土地的秘密
在浪花中成长
温暖的“冒险”
参观智能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