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婆家的锔瓷匠

  ■靖江二小503班  高胜寒

  指导老师  李妙燕

  我小时候有一段日子是在外婆家东湾村度过的。那时的村子,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一种宁静的韵味——老井、枯树、旧屋,现在那些房子大多寻不到影子了,可一些零碎的人和事,却记在我的心里。

  东湾村外头的镇上,有个锔瓷人叫绣瓷苏。说起来,他本姓苏,因常往绣坊凑,慢慢就被喊成了绣瓷苏。绣瓷苏的手,骨节分明,青白如瓷,可一拿锔钉,就像被施了魔法,铜钉在他手上上下飞舞。

  有一回,一个客人捧着个碎成几瓣的青海杯找他,那杯子薄得像蝉翼,还有残片泛着微光,是个稀罕物件,可惜坏了,客人心疼得不行。绣瓷苏不慌不忙地拿起碎片,他修杯时的专注劲儿,我到现在都记得。只见他坐在躺椅上,闭着眼,边晒太阳边 “听” 碎瓷,手时不时抖一下、摇一下,像是在跟碎瓷片交流。过了好一会儿,他猛地站起来,拿起银光闪闪的锔钉,“咔嗒” 一下就镶进瓷杯里。第一下没修好,他眉头一皱,又换个锔钉,对着银钉 “乒乒乓乓” 敲起来,还在杯上涂涂抹抹,手法娴熟得像变戏法。没一会儿,杯子居然能装酒了!修好后,客人赞叹不已,甚至怀疑这还是自家杯?绣瓷苏只淡淡地说:“这就是您家的。”

  绣瓷苏修瓷时,爱听书,尤其爱《三国》,说听着英雄事儿,锔瓷更有劲儿。现在没人要锔瓷了,他常一个人坐在屋里,没个老伴儿,儿女也不知去了哪儿,日子看着凄惨,可他挺乐观,该吃就吃,该睡就睡。有人说,他会一直守在这儿,守着他的锔瓷手艺,守着那些碎瓷片里的旧时光。

  在这茫茫人海里,绣瓷苏就像个独特的符号,守着被时代遗忘的角落,让老手艺带着温度,诉说岁月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调查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太阳花
   第08版:教育
   第A01版:渔浦义桥
   第A02版:渔浦义桥
   第A04版:渔浦义桥
沉甸甸的奖牌
又到一年杨梅季
我们曾共度的 那片朦胧星空
背影
外婆家的锔瓷匠
魔方三部曲
期末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