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到麦黄蝉鸣时

  ■来永祥

  萧山这个地方,以古西江塘为界,是有里畈和沙地之分的,古西江塘外,为钱塘江冲积平原,属沙地,而西江塘内是沉积平原,叫里畈了。里畈适宜于种植水稻,而沙地则适宜于种植小麦、络麻等作物。

  小时候,对于生长在里畈的,几乎连米饭也吃不饱的我来说,特别向往于面食的美味。

  每当初夏时节,沙地片麦浪滚滚,到了收割的季节了。小学放学后,总会约上个把发小,拎着篮子,翻越黄山岭古道,跨过古西江塘,到浦沿新生一带的麦田里拾麦穗。在一大片农民已收割,待翻种的麦田里,一垄一垄地仔细寻找遗落得非常零零星星的麦穗。一个傍晚下来,总也能拾到小半篮并不十分饱满的麦穗的。

  这样连续几天下来,总会积攒起一小堆了。待到季节过了,几乎捡无可捡了,母亲就会对这些麦穗进行脱粒和清理,抑或磨粉做面疙瘩,抑或拿去镇上供销社换面,以改善我们的伙食,调节口味。

  记得有一次,母亲照例将我拾来的麦穗,换来了面条。并在等到我放学回家后,以南瓜丝和咸菜煮了一大锅面条。当然,由于当时猪肉是凭票供应的,就算有钱也是买不到猪肉的,所以,母亲烧的面是没有肉和丝毫油腥的。母亲将面条一碗一碗地凉在灶台上,我拿起一碗吃,觉得味道特别地鲜美,遂一碗添一碗地吃,竟一下子连续吃了五碗。吃完就觉肚皮胀鼓鼓的,坐在老屋的门槛上,连立都立不起来了。坐了许久,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摸着肚子,才勉强可以走动。

  以至于此,我一直以来,对面食有一种特别的钟爱。后来工作了,为了追忆母亲的那次的面条味,还专门乘315路公交车到杭州官巷口的奎元馆尝过面条,而现在条件好了,街面上各种佐料丰富的面食应有尽有,什么小排面、大肠面、三鲜面等等,各有各的美味,我偶尔也会去抽空品尝几次,但是总是觉得,没有小时候母亲烧的那一锅南瓜咸菜面有味道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公益
又到麦黄蝉鸣时
“U盘”不删
萧山萝卜干:穿越百年的脆响
七一礼赞
五老团访湘湖小学
让心灵更加明亮
桃花坞
云端始觉人间静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