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许灵翀 吴翊铭
每周日早晨,盈丰街道潮韵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里总会传来孩子们愉快的笑声。
走进其中,只见,充满童趣的教室里,孩子们围坐在棋盘旁,眼睛亮晶晶的,专注地听着老师讲解围棋知识。老师手中的棋子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围棋”的文化种子……这温馨而富有活力的场景背后,离不开来自杭州棋院的市级文化特派员杨迪的努力。
精准定位
让围棋融入“一老一小”生活
作为文化特派员,自己究竟能干什么?刚“上任”时,杨迪心里其实也犯嘀咕。
于是,他选择静下心来“听”,听社区意见,听居民需求。
“围棋虽然是传统的文化项目,但对不了解它的人来说,棋盘上的黑子白子总显得有些晦涩难懂。”杨迪说,在一次次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中,杨迪逐渐摸索出了方向:或许可以从“一老一小”入手,通过教学推广来提高参与度。
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孩子们的课堂率先开课了。
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智能围棋平台”相辅相成的授课方式,让孩子们不仅能在课堂上接受围棋老师的指导,课后还能通过相关的AI围棋软件进行个性化作业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公益课一期的课程是三个月,每周一节课,每节课两个课时共90分钟。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中间还会安排5 到10分钟的休息时间。
“如果每个小朋友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进度就很难同步,老师也无法兼顾每一个孩子。所以我们决定从零基础开始教起,进行普及教育,让孩子们从 0 开始慢慢成长。” 杨迪解释道。
有趣又专业的围棋课堂,很快在社区家长间收获了广泛认可。这个暑假,孩子们的公益围棋课更是增设了一个班级。
另一边,退休老人们的银龄课堂也开课啦。
开班首日,课堂上一片热火朝天。学员们虽然大多零基础,却热情高涨。围棋职业二段棋手边志文讲师凭借专业又不失风趣的风格,从围棋起源的传奇逸事讲起,再到棋盘线条、交叉点的独特含义,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在他深入浅出地引导下,老人们对围棋的基础规则、棋盘布局渐渐有了清晰认知。
据悉,“银龄围棋计划”,针对老年群体认知特点,构建“认知训练+策略培养+社交实践”三阶课程体系。杨迪介绍:“通过‘以棋会友’的社交学习圈建设,设计了节奏更慢、内容有趣的围棋入门课程,希望可以借助围棋为老人提供一定的情感关怀,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
多维发力
让围棋成为文化新名片
除了设立教学课堂,杨迪还积极策划各类关于围棋的文化活动。他借助杭州棋院的现有资源——棋类博物馆和图书馆,推出了“春泥计划”。
在首场活动中,30组家庭来到了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智力大厦)参观。专业讲解员以历史故事为线索,结合趣味互动演示,还有智能围棋机器人体验设备,让大家全方位触摸围棋文化的脉络,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文化特派员这个身份,对于杨迪来说是一种新的工作体验。在棋院近10年的工作积累让他熟悉围棋的各项赛事流程,也让他能更有底气将围棋推广到社区。
“总的来说,我会尽力而为,虽然我也不知道最后到底能做成一个什么样子,但事在人为,我会努力利用好我们棋院现有的资源,去尽可能地把这个事情做好,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上围棋这个传统文化项目。”
为此,他积极推动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他与辖区内的幼儿园达成合作,采用“课程共建 + 活动共育 + 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围棋文化的影响扩面。他还计划打造围棋赛事,以赛引流,赋能当地围棋文化的发展。同时也通过赛事、教学、活动,构建起从启蒙到进阶再到竞赛的完整培养闭环,将围棋下进社区居民的家中,成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未来,杨迪的目标很明确:让围棋推广项目覆盖潮韵社区只是他的第一步,未来还要让围棋文化的影响向盈丰街道乃至整个萧山区延伸,让这一传统文化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