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童潇潇 通讯员 汪琦
沿着时代高架南延段拐进大泥线,萧山区膜材料小镇映入眼帘,500亿级的产业新地标正拔地而起。
这里也是杭州萧山红旗摩擦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旗摩擦”)的所在地。以这里为起点,红旗摩擦的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技术”与“智造”走笔
小小摩擦片释放大能量
摩擦材料,好比机器人的动态平衡“调节器”,起着传动、制动、减速、转向、驻车等作用,诸如刹车片、离合器片、异性摩擦片等,均是其产成品。
始创于2001年的红旗摩擦,主营业务便是各类摩擦片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走进红旗摩擦的展厅里,涵盖铜基、纸基、碳基等多种材质的数百余款摩擦材料,带着“科技力量”扑面而来。无论是商用车的变速箱,还是拖拉机的驻车制动器,亦或是刚性绞车的方向盘制动器,都能在这里找到量身定制的摩擦零部件。
视角从产品端,转向生产端。红旗摩擦的精冲车间内,一批新引进的数字智能模具加工设备整齐排列、高效运转,有节奏地“协同作战”。在大幅提升生产制造可靠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了每块摩擦片品质可靠。
“我们拥有万余种各式各样的摩擦片,广泛应用于船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通用机械、叉车和汽车等领域。当前,我们已经成功研制直径达1.2米的大型摩擦片,填补国内万吨级舰船制动系统关键部件空白。该规格产品,目前在国内也只有我们红旗摩擦具备生产能力。”红旗摩擦财务总监张佳惠介绍道。
从传统制造业到高精尖产业,红旗摩擦走了二十年。作为摩擦片行业的领军企业,红旗摩擦通过自主创新积累经验,积累着“别人拿不走”的竞争力——取得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4项,主持和参与制定摩擦材料领域国家标准3项,上百种产品通过OEM国际知名企业鉴定并获得批量应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中,红旗摩擦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牢牢把握着先发优势。
在发展之路上疾驰,同样靠的是产学研深度融合,源源不断地将成果“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早在2021年,红旗摩擦就设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此后,红旗摩擦携手华南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博士后联合培养,与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开展了联合项目申报,更联手北京201、上海711、湖南627、哈尔滨703等研究院所开展了技术项目合作,构建起“人才+科技+产业”的教科人一体化生态模式,开启技术研发体系升级与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的战略性融合,加快突破细分领域“卡脖子”技术。
“生态”与“效益”双赢
科创基因激活未来赛道
善用创新技术与品质制造两项核心竞争优势,不但能行稳致远,也让红旗摩擦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极速狂飙。从萧山一隅到国内国际舞台,红旗摩擦正以技术之刃破垄断,以生态之链聚合力,为“中国智造”的崛起注入澎湃动能。
望着眼前自主研发的各类摩擦片,张佳惠感慨道:“以前苦口婆心地劝说客户选择我们的产品,如今国内外的客户却主动上门求合作,排队等我们的产品和技术。”简单的几句话,折射出的不仅是红旗摩擦的成长蜕变,更是萧山传统制造企业科技突围的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红旗摩擦年产能达2100万片摩擦片,主营业务收入近4亿元,出口占比约35%。目前,企业四期工程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今年7月份将实现投产,投产后产能将提升30%以上,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大关。
在同维度的竞争中,红旗摩擦更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生产运营全链条,通过技术革新与模式创新,提高能源综合利用和产出率。
对于未来赛道的布局,红旗摩擦定位清晰——
基于自身原有能力和业务优势,红旗摩擦聚焦和深耕道路车辆和航天领域两大赛道,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能源汽车及直升机零部件研发和生产项目中去,集聚耦合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之间互促互融,从而建立具有未来竞争力的生态型企业。
“我们永远在翻越下一座高峰。”张佳惠说,技术的突围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和不断试错的耐心,只有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和活力,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持续不断地拓展企业发展边界,塑造企业发展新优势。
摩擦片是刚硬的,它的力量澎湃而强劲。正如红旗摩擦的发展历程一般,凭借着过硬的产品力、稳健的品牌力与领先的创新力,在时代浪潮中不断闯出新天地、书写新传奇。
技术突破、需求攀升、政策支持,多重机遇的交汇,为红旗摩擦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的摩擦材料制造中心”这一目标,红旗摩擦一路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