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2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山“点草成金”!室温4小时秸秆变石墨烯

  本报讯(记者 何可人 通讯员 王如君)近日,在我区钱江世纪城“麦田CBD”里,上演了一场关于秸秆的绿色变革——在区青科协牵线搭桥下,杭州原子碳材料有限公司将打包好的秸秆运往实验室。曾因焚烧引发污染的农林废弃物,正借助前沿科技实现华丽转身。

  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处理是困扰农民的“老大难”问题。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而外运处理又面临高成本的困境。“麦田CBD”托管单位、杭州萧然供销智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良透露,去年下半年启动秸秆回收工作后,因周边缺乏大规模处理中心,部分秸秆需寻求外部处理渠道,于是公司积极寻找秸秆处理单位,探索秸秆本地化高值化利用途径。

  转机源于一项创新技术——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研究员王端超博士团队联合国内外学者,历经3年攻关研发的生物质室温石墨化技术。该技术通过上百个样品实验验证,将生物质石墨化温度从传统工艺的2000℃以上降至25℃常温,仅需4小时就能把秸秆、茅草等生物质转化为高质量石墨烯。这一突破不仅实现了无能耗、无污染、无废气排放,且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

  双方的合作堪称“天作之合”。今年4月,由王端超博士团队创办的杭州原子碳材料有限公司,为推进中试研究和工程化应用验证,急需稳定的秸秆来源;杭州萧然供销智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仅钱江世纪城区域田块,小麦、晚稻等作物秸秆年产量就很可观,今年小麦回收面积达6400亩,晚稻预计超1万亩,秸秆年回收量可达数千吨。经区青科协牵线,双方迅速达成合作。

  “此前秸秆回收主要用于转化为有机肥、营养基质或碳化处理等,新技术的高值化利用前景更广阔。此次科农结合拓展了市场空间,也为萧山农业循环经济注入新力量。”沈良表示。杭州原子碳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恒介绍,以600公斤秸秆为例,通过生物质室温石墨化技术可产出近200公斤高质量石墨烯。该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高温工艺的能耗瓶颈,而且构建起“生物质碳固定—常温转化—高附加值利用”的闭环产业链。

  记者手记: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萧山以生物质室温石墨化技术为突破口,开启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与产业升级的双重路径,构建起“农业固碳—材料降碳—工业减碳”的闭环生态链。曾经令人头疼的秸秆,如今成为碳中和赛道上的“黑色黄金”,真正实现了取萧山之“材”,育萧山之“财”。这场从“焚烧冒烟”到“吸碳储能”的转变,形成了独特的“萧山解法”,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创新样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萧友圈
   第06版:天下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文化 漫谈
我区试点投用12套新型应急储能路灯
我区召开数字政府2.0建设工作例会
区总工会开展 “我在工会驿站当站长”实践活动
萧山“点草成金”!室温4小时秸秆变石墨烯
2025年“金溢杯”启动报名
杭齿集团发力高端船舶动力集成市场
筑牢防汛“安全网”
区级文化特派员俞红刚:“江湖讲堂”让乡土记忆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