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胡跃
每天清晨,义桥镇北坞村的老年活动室门口总是格外热闹。新浇筑的健身操场成了村民们的 “打卡地”。“操场增加了台阶,老人们散步更加安全方便,健身器材也多了不少花样……”在这里,“清廉工匠”模式,成了“高效廉洁”的代名词。
“过去,村级小型工程点多面广,层层转包、暗箱操作等问题时有发生。”义桥镇纪委书记方正介绍道,“现在让持证工匠直接负责,既减少了中间环节,也压实了责任主体,廉政风险自然降低了。”
“清廉工匠”的核心,在于规范透明。在发包环节,项目从本村工匠库或联合库中,通过比价、抽签、优秀工匠优先等方式选定施工工匠,有效杜绝了“一言堂”。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立项审批、施工公示、项目变更、竣工验收等程序,所有信息实时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监察联络员全程参与监督,从材料进场到尺寸测量,再到质量验收,每个环节都不落下。
根据义桥镇出台的《村级持证工匠参与小型工程建设通知》,经村三委会议同意,10万元以下小型工程,持证工匠有优先参与权。这一制度设计,从源头上为村级小型工程管理立下了“规矩”。
北坞村的金建忠取得“农村建筑工匠”证书后,多次参加技术比武大赛。“在村里干活可不敢马虎,真要出了问题,打个照面都觉得难为情……”朴实的话,既体现了本地工匠的责任担当,也道出了村民心声。
从规范流程到凝聚信任,义桥镇“清廉工匠”模式正以小工程撬动大治理。当前,该镇已组建了15个工匠库,共有161名工匠入库。截至目前,采用“清廉工匠”的134个村级小型工程,直接节省资金73.26万元。这看似微小的治理变革,承载的是对基层权力规范运行的积极探索,也让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愈发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