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俞楠 李霖达 通讯员 郎露寅 戴佳丽 梁楠)“感谢学校、协会和所有好心人,真的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昨日,萧山五中患病学生小凡的母亲凡燕,紧紧握着来送捐款的萧山区个私协会工作人员的手,眼眶泛红,话语里满是感激。
原来,自今年6月小凡被确诊罹患骨肉瘤以来,一场跨越校园与社会的“爱心保卫战”,正为这个困境家庭点亮康复希望。
当天的这笔35240元捐款,来自萧山区个私协会发起的专项捐助。
“孩子母亲是个体工商户,因为照顾孩子没法开店,家庭收入断了,这正是我们需要帮扶的对象。”协会党建办主任金梁表示,此前从区教育局、区关工委处知道了这个家庭的情况,协会当即启动了“红领个私 点亮希望”志愿行动,通过党员微信群、经营者联络平台发布求助信息。
短短三天时间,爱心响应便如潮水般涌来:163名协会党员、个体经营者及党外人士,外加1家企业集体,先后参与捐助,最终汇聚成35240元善款。
送款当天,工作人员一边将打印清晰的捐款清单递到凡燕手中,一边轻声鼓励:“您看,这上面是所有捐款人的名字和金额,您核对后签个字,我们后续还要给大家反馈善款使用情况。有这么多人关心孩子,一定要有信心!”
看着这份清单,凡燕声音哽咽:“从6月孩子确诊到现在,我们真的收获了太多温暖。”早先,萧山五中的师生们就送来过15万余元的爱心捐款。
时间回溯到今年 6月21日,正值高一学年期末冲刺的关键节点,小凡突然找到班主任杨亚军请假,说自己的胳膊持续疼痛。凡燕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后,初步结果疑似重病。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让这个靠个体经营维持生计的家庭瞬间陷入慌乱。
而让凡燕没想到的是,临近期末考试,班里的孩子们得知小凡的情况后,竟自发在课间凑到一起商量捐助。短短两天就募集到2万余元,由杨亚军老师专程送到凡燕手中。
“小凡这孩子特别懂事,学习成绩好,在班里还特别热心。”杨亚军说起这个学生,语气里满是心疼,“看到孩子们捐的钱,我其实挺意外的,没想到他们能这么用心,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很暖心,这都是孩子们真心盼着他早点战胜病魔,回到课堂。”
这份校园里的爱心,也在不断向外延伸。学期初,萧山五中就发动全校师生进行爱心捐款,共募集到132814.3元。第二天,学校老师便专程上门看望小凡,将这笔凝聚着全校心意的善款郑重交到凡燕手中。
如今,小凡已在暑假期间完成了前两个周期的化疗。尽管曾因副作用经历过连续几天无法进食、频繁呕吐的痛苦,但他的状态正逐步稳定,很快就要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还需进行 4个周期的化疗以巩固疗效。
“到现在为止,医药费已经花了7万多元,医生说后续治疗预计还需要30万元到50万元,具体要看孩子术后的恢复情况和对药物的反应。”凡燕告诉记者,“真的特别感谢学校、老师还有所有好心人,是你们的关心,让我们有勇气接着走下去。后面我们也要尽我们自己的能力去渡过难关。”
这份跨越校园与社会的爱心,仍在等待更多温暖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