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萧法)纵深推进执行“一件事”改革,是将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的关键之举。今年以来,我区将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相互“断点”的多件事,按照执行协同事项推进过程整合为“一件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拓宽排查视角、教育惩治并举等一系列组合拳,为实现胜诉权益“加油提速”。
为了推动拒执打击更加统筹协调、精准高效,我区构建起“区—镇—村”三级党组织联动执行机制,将打击拒执列入“十个一批”任务清单,推动公安机关完善网络布控机制,对已作出拘留决定并录入布控系统的被执行人加大查控协助力度。同时,建立公检法拒执移送联合会商机制,统一司法办案尺度,有效提升拒执犯罪移送公安立案率、公安移送起诉率。
其中,一起“沉睡”了2年多的终本案件,成为我区大力打击拒执的生动注脚。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件中,徐某先后从银行存款账户支出346万余元,却并未偿还500余万元欠款,属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执行。对此,执行法官将徐某涉嫌构成拒执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后来,徐某的行踪被公安机关发现,并被带回接受调查。最终,徐某填上了自己埋下的“坑”,为之前的侥幸买了单。
此外,我区充分利用数智赋能,通过数据集成和分析作用,全面核查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对存在逃避执行,抗拒执行,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及时向区公安分局移送犯罪线索。通过“预罚款”等措施,进一步强化执前督促;发挥庭审警示教育作用,组织被执行人集中旁听拒执犯罪案件庭审,促推被执行人当场履行义务,效果明显。
从“无解”到“破局”,今年1—8月,我区对3589名被执行人提起布控,实际拘留491人,同比上升54.89%;移送公安涉嫌拒执犯罪案件数48件,同比上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