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可人 通讯员 周介媛)日前,萧山钱塘江沿江一线闸站改建工程(一工段)正式取得合同工程开工批复,标志着这项关乎区域防洪排涝安全的重点水利民生工程全面启动。
作为守护南沙平原的“水利哨兵”,始建于1973年的一工段排涝老闸,坐落于白虎山北麓岩基之上,紧邻萧围钱塘江标准海塘内侧,串联起堤顶公路与一工段横河、抢险河两大内河。建成50余年来,它始终承担着南阳、新围一带10万亩耕地的排涝、排咸核心任务,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极端天气频发,老闸已难以适配新形势下的防洪排涝需求。此次改建工程以“提标升级”为核心,将新建一座净宽24米的中型排涝闸(采用3孔×8米设计),同步配套建设管理房、防汛仓库,并完善内外河侧消力池、护坦、防冲槽等配套设施。
技术革新与标准提升是工程两大亮点。一方面,闸门启闭将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大幅提升应急排涝响应效率;另一方面,工程按Ⅱ等工程标准打造,防洪设计标准跃升至300年一遇,排涝能力可抵御24小时250毫米极端降雨(相当于50年一遇水平),建成后将显著增强区域应对汛情、内涝的“韧性”,为周边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筑起更坚固的安全防线。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作为2025年浙江省十方面民生实事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参建单位协同推进下,较原定节点提前实现开工,既彰显了政府对民生基础设施的优先保障,也展现了萧山推进重大项目的“执行速度”与务实作风。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统筹资源力量,科学组织施工,在严守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底线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早受益,切实把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