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玩转非遗奥秘与诗词密码

孩子们变身守护传统文化“小超人”

  ■文/记者 沈雨劼 摄/记者 旷野

  近日,由区委宣传部、区“扫黄打非”办公室主办的“文脉e护苗 童心向未来”——匠心护苗·文脉新声研学活动在诗词墨香与非遗匠心的交融里,奏响了文化传承新乐章!

  这一次,我们不追星,追“古”! 孩子们一头扎进萧山的“文化宝库”,玩转非遗奥秘与诗词密码,变身守护传统文化的“小超人”!

  诗词“穿梭机”

  走进美如画的钱塘江诗词展示馆,仿佛一秒穿越千年。在讲解员的生动解说下,大家一起领略诗词中蕴含的文化意境与文人风骨,探寻诗歌在不同年代表现萧山文化特色的奥秘。

  孩子们瞪大眼睛,仔细聆听,时而被诗词中的奇妙意象吸引,小声惊叹;时而为诗人笔下的萧山风貌而神往,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感受。“原来古人眼中的萧山这么美,他们用诗词把这些美好都留下来了。”一名小朋友感慨道。

  非遗版“寻宝总动员”

  孩子们紧接着前往萧山非遗馆。一进入馆内,孩子们就被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开启了非遗版“寻宝总动员”。

  他们穿梭在各个展厅,好奇地观察着花边、剪纸等展品,听着非遗传承人的故事,眼中满是惊叹。

  当被问到“如何更好保护创作者的版权”“非遗文化该如何保护传承”等问题时,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出对文化保护的独特理解。

  “声临其境”朗诵课

  在古诗词朗诵解析课上,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诗歌创作的结构特点,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积极互动。

  到了共同创作“护苗”主题诗歌作品的环节,大家更是集思广益,你一言我一语,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饱含深情地诵读着自己创作的诗歌,声音清脆响亮,充满朝气,让经典诗词在口中“活”了过来,体验了一把当“小诗人”的飒爽。

  巧手非遗DIY

  最令人期待的非遗面塑手工课开始了。萧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甘海水带来了有趣的面塑作品,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版权保护”主题的面塑手工作品。

  孩子们围在老师身边,目不转睛地学习每一个步骤,小手认真地摆弄着面塑材料。揉、捏、搓、贴,不一会儿,一个个造型独特的面塑作品就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纷纷表示要把这份独一无二的“匠心”作品带回家珍藏。

  这次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文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互动创作中领会文字正气与文化自信,进一步强化了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小小传承家”们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绽放新的光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孩子们变身守护传统文化“小超人”
跟着小小探险家们 一起守护双重“绿水青山”
这群“小记者”的暑期修炼记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