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回乡下看看

  文/曲向阳

  在城市生活久了,难免会心生一些厌倦,借助那次假期较长、时间宽松的机会,我和家人简单地收拾一下行李,踏上了回乡散心的路途。

  中巴车出了市区,平稳地行驶在水泥铺成的乡道上。这条乡道虽然没有国道、高速公路的路况好,但比起我刚参加工作时的公路情况要好了许多,道路两旁的树木早已成材,但仍像列兵一样忠诚地守护着这条干线。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在路边下了车。提前接到电话的亲戚开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已经在公路边等着我们了。我们坐在这辆电动三轮车几乎没有感觉到颠簸,一会儿就到了亲戚家里。近年来,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委员会、卫生室、教学点所在地,甚至通到了村民小组。农民和车辆用上水泥路,方便多了,干净多了,安全多了。

  走进亲戚家里,我们放下行李,喝了一杯茶,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里。房前屋后栽着不少枣树、梨树、柿子树和葡萄树,时令已是仲秋,那柿子树上的柿子有的已经变得红彤彤,像一个个红灯笼似的挂在树上,煞是好看。附近的菜园里,正生长着萝卜、白菜、豇豆等季节性蔬菜。在通往田间的土路上,路旁一片片盛开的野菊花吐露着清香,沁人心脾。一块红薯地,两位农民正在挖红薯,那挖出来的红薯在地头就被收购了,这些红薯被运到城市了出售做成了香甜的烤红薯,或被运到加工厂做成了粉条、粉皮等。再朝前走便是一座小山了。山上不时地可见到山楂树,伸手摘下几枚山楂果品尝起来,酸酸的,甜甜的。星星点点的板栗树上结着刺猬般的果实,有的已经裂开了嘴巴,露出了深红色的栗子……

  手机响了,是亲戚打来的,告诉我们午饭做好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返回。餐桌上的菜肴都是无公害的有机食品:猪肉是本组邻居喂养的专为过节而宰杀,除了自己食用,剩余用于出售,鸡肉是自家喂养的土鸡子,鸡蛋是土鸡蛋,青菜是菜园种植的,大米是自家田里种植的,做出来的米饭香喷喷,而且带有锅巴……

  我们边吃边聊,亲戚告诉我: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收入增加了不少,农闲时还能就近打一些短工来增加收入,贴补家庭开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难题……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打心眼里感谢这个好时代!

  但亲戚又说现在的农村也有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大批的年轻人、中年人都外出打工了,一般到过春节才能回来,农村只剩下老人、妇女、学生,村里的人丁不旺,人气越来越淡,“空巢化”“空心化”现象较多;新时代农民几乎不会种田,也不愿意再像父母一样从事农业生产了,若干年后等我们这一代农民干不动了、不存在了,谁来支撑起这大面积的农村;这些年农村的人情钱一直在飙涨,人情虽然可贵,但带来的负担也不小;农村的“带彩”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很普遍。

  亲戚的一番话,让我们对农村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也使我平添了几分乡愁,这些也许是城镇化发展道路上难以回避的问题。

  该打道回府了,亲戚从家里拿出一些土特产执意让我们带回来,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临别时亲戚说:“常回乡下看看啊!”

  “常回乡下看看”,是的,是该常回乡下看看呀!久居城市里,每天看到的都是高楼、车流、人流,吸入的空气,哪有农村这般的清新,环境哪有农村这般宁静!常回乡下看看,可以更接地气,释放心灵,陶冶心境,还能够增加对农村的了解,应该说是一次有意义的乡村旅游。下次有时间,我们还要回乡下看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文化 漫谈
   第04版:文化 影像
黄新圆的三原色
常回乡下看看
考驾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