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追寻光辉足迹,感悟强国力量!近日,萧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萧山日报小记者团携手打造“铭记历史,浙里启航!科学小记者探访‘国防力量’”主题活动,带领小记者们走进萧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萧山空军纪念馆,观看影片《南京照相馆》,开启一段融合历史传承、科技视野与爱国情怀的国防教育之旅。(文/黄春梅)
仰望英雄,传承精神
在纪念馆中汲取奋进力量
8月7日,烈日炎炎下,小记者们踏入萧山革命烈士陵园。山门广场上,“烈士英名录”牌坊上镌刻着240余位献身萧然大地的革命烈士英名。洁白的纪念碑高耸入云,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
小记者们拾级而上,步入萧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他们透过珍贵文物与影像,了解萧山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各时期的革命斗争历程,以及烈士们的英勇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之路。
参观结束后,来自金山小学202班的朱陈彤同学自告奋勇,分享了抗日女英雄楼曼文的故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宁死不屈。她就像钱塘江畔永不熄灭的星火,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紧接着,劲松小学102班的江欣桐同学也勇敢地走到大家面前,小小的她,在毫无准备下,凭借日常的积累流畅地将萧山精神代代相传的故事娓娓道来。
活动尾声,小记者们整齐列队,面向英烈静默肃立,随后齐声高呼:“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陵园上空。
围垦创新,科技强国
跨越时空领略科技的光芒
8月8日,小记者们走进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见证了“沧海变桑田”的奇迹。展馆内,扁担、箩筐、榔头、铁耙等物品无声诉说着萧山老一辈“战天斗地”的艰辛。从惊涛拍岸的滩涂,到万顷富饶的良田,“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令小记者们赞叹连连。
在接下来的“争章任务”中,小记者们分组运用科学知识设计堤坝、计算潮汐时间。他们认真查阅资料、热烈讨论方案,穿梭于陈列馆中细细探寻答案,在实践中深刻体会科技与奋斗精神的融合力量。
次日,萧山区空军抗战纪念馆中,各种航空装备照片及模型引起了小记者们的浓厚兴趣。从抗战时期的P-40螺旋桨战斗机,到如今国产歼-20采用的隐身设计、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先进技术,带队老师为小记者们勾勒出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当了解到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机时,小记者们纷纷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科技不仅能改变山河,更能守护家园!从“战天斗地”到科技兴国,创新始终是发展的核心动力。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于光影中感受和平之珍贵
“如果照片会说话,它们一定会控诉那段黑暗的历史。” 8月12日,跟随带队老师的脚步,小记者们走进观影厅,他们屏息凝神,沉浸于影片《南京照相馆》的情节之中。
这部取材于真实历史影像的影片,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民众用智慧和勇气守护真相的故事。影片中,1937年的南京陷入大屠杀的恐怖深渊,“吉祥照相馆”里的几位普通市民起初只想保命,却意外发现了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目睹日军暴行、同胞惨状,深感民族危亡,他们毅然冒死将底片公之于众。
“为什么?为什么日本人要杀害这么多无辜的中国人?”观影过程中,一个稚嫩的声音夹杂着疑惑与愤怒,轻轻叩问。小记者们有的湿润了眼眶,有的握紧了拳头,有的目光坚定……观影结束后,来自东藩小学603班的傅伊楠同学沉静地说:“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永远不能忘记国家受过的屈辱。爱国、强国不是空话,是我们该扛起来的责任。”
国防力量是什么?它不仅是钢铁洪流和尖端科技,更是流淌在血液中的爱国情怀,是仰望英雄的敬畏,是科技创新的决心,是铭记历史的清醒。此次国防教育主题活动通过生动的实践与体验,将强军报国的火种播撒在小记者们的心中。
小记者手记
小记者 李珂 万向小学104班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小记者团的成员们一起参观萧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一踏入馆内,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当讲解员深情地讲述着革命英雄为了民族独立,以及如今幸福的生活而英勇献身的故事时,在场的小记者无不为之动容。
参观完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望着眼前鲜艳的红领巾,我下定决心,要用知识武装头脑,强健体魄,以英雄为榜样,让红领巾在新的时代,延续并传承红色基因,焕发新的光彩。
小记者 张怿可 高桥小学南江校区303班
怀着沉痛又敬畏的心情,我们小记者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走出影院后,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电影里那一幕幕揪心的画面着实震撼了我。那些真实的历史情景,让我知道先辈们经历过多么可怕的战争,那么多无辜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小朋友永远离开了我们。虽然我们未曾经历过烽火,但不可以遗忘历史,吾辈当自强!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长大后也要像电影里的人一样勇敢地保护我们国家!
小记者 宋禹虹 南都小学405班
我听过“精卫填海”的故事,那只小鸟每天叼着小石头扔进大海,想把大海填平,真是又小又勇敢!8月8日,我和萧报小记者们去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找到了现实中的“精卫”。
讲解的阿姨告诉我们,以前萧山围垦这边没有多少能种庄稼的好地。为了开辟更多的良田,人们就像精卫鸟一样,决心和钱塘江较劲。他们踩着凉凉的滩涂,顶着大风,一点一点把滩涂变成了能种庄稼的田地。
在展览厅里,我看到好多特别的竹篮子,令我难忘。它们的形状很有趣,而且都编得特别密实。讲解员阿姨说,这些都是围垦人的“战友”,装泥土和石头都靠它们,这才把钱塘江变成了良田。
离开时,墙上“勇立潮头、奔竞不息”的大字很亮。这时,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现实中的精卫精神——不怕难、不停步!原来,这种勇敢和坚持的精神,真的就在我们身边。我要向他们学习!(指导老师:高姣姣)
小记者 金瑜钖 汇宇小学403班
8月8日,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想要揭开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神秘面纱。
刚一进门,钱江潮涌展厅就像一幅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巨大的潮水图片和逼真的模型,让我仿佛听到了潮水奔腾而来的轰鸣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搏浪斗潮展厅,这里陈列着许多围垦时用过的工具。看着这些,我仿佛看到先辈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用这些简陋的工具,一担一担地挑土筑堤,与潮水进行着顽强的搏斗。沧海桑田展厅里,通过沙盘和图片,我清楚地看到了围垦前后土地的巨大变化。原本的滩涂变成了肥沃的农田,萧山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奇迹。
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萧山围垦的历史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先辈们那种艰苦奋斗、万众一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记者 傅伊楠 东藩小学603班
8月12日,我和同学相约来到影院,参加小记者团组织的《南京照相馆》观影活动。当银幕上那些精心摆拍的“亲善”照片一张张闪过时,我的胃部传来一阵绞痛。日本士兵搂着中国儿童肩膀的假笑,分发糖果时做作的姿态,与画面外真实的屠杀场景形成令人窒息的讽刺。这种通过影像制造谎言的企图,比单纯的暴力更令人毛骨悚然——它不仅要毁灭生命,还要篡改记忆,扭曲真相。
电影中最刺痛我的是那些面对镜头时的眼神。当被迫参与“亲善”表演时,老妇人眼中隐忍的怒火,青年嘴角微微的抽搐,都在无声地拆穿着这场虚伪的表演。他们没有武器,却用最原始的人性尊严对抗着精心设计的谎言。一个眼神,一个微表情,都是对历史真相最有力的守护。
照相馆暗房里的那场戏令我震颤。当中国照相师冒险保存下真实底片时,他守护的不仅是几张胶片,更是一个民族不被谎言吞噬的记忆。这种守护超越了个人生死——在屠杀的阴影下保存真相,本身就是一种壮烈的反抗。那些普通百姓用身体保护邻居的举动,妇女们自发组成的人墙,孩子们传递消息时的机警,构成了比任何武器都强大的防御工事。
我们今日的和平生活,正是建立在那些无名者用生命保存的真相之上。历史的伤痕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失,它要求每一代人重新辨认、思考和承担。在这个影像泛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看穿表象的锐利目光,像电影中那些普通人一样,成为真相的守护者,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和谎言对历史的篡改。
那些被保存下来的真实影像,那些未能销毁的底片,穿越时空向我们发出警示:记忆的战争从未结束,而我们都身处其中。(指导老师:裘叶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