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墨传古韵,科技筑防线,非遗续文脉,青山守初心。“文脉e护苗,童心向未来”萧山区2025年护苗研学活动进程已过半,前四条研学线路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收获成长。
从茅湾里的印纹陶修复到顾家溪的古法造纸,孩子们触摸文明印记,树牢正版意识;从数字音乐基地的版权技术到机器人小镇的网络安全课,科技守护的种子悄然萌发;钱塘江诗词里的风骨、非遗馆中的匠心,让文化自信扎根心间;寺坞岭的青绿间,生态与精神的“绿水青山”共同守护。
让童心之声成为护苗行动的生动注脚,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研学感悟吧。
快乐的非遗旅程
■金山小学204班 裘祺珺
8月8日正值暑假,我和好朋友圆圆一起参加了萧山区2025年护苗研学活动,走的是非遗传承线。这趟文化之旅,真的超棒!
首先,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了钱塘江诗词展示馆。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是各种诗词的书法作品,那些字有好多形状,有的弯弯曲曲,有的方方正正,把诗词的美丽壮阔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得我们眼花缭乱。里面有好多好多的诗,都是渔浦的诗人们所创作的,真令人自豪!
来到二楼,有个讲课的地方。老师拿出一首诗,告诉我们写诗要押韵。老师说:“‘押韵’就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音差不多哟。” 老师还拿出一首AI写的诗,说它不够好,教我们把不押韵的改成押韵的……我们跟着老师改,可有意思啦!
告别诗词馆,我们来到下一个目的地——萧山非遗馆。圆圆一下子兴奋起来,拉着我说:“贝贝,你看!那边是块美丽的绣花布!”我也激动地指着另一边说:“你看,那边是一幅幅精致的花边!”我们还看到用花边做的雨伞,美美的,清清雅雅的,好像能看到古代的人撑着它,样子特别优雅。馆里的非遗还有好多:陶瓷、泥塑、竹编、舞狮、楼塔细十番……每一样都好看,我们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
现场有位厉害的面塑手工老师,他像一个魔术师,在他手上,能变出风风火火的哪吒、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优雅的凤凰、美丽的孔雀,还有好多不同的人物和动物。他教我们做面塑龙头,做好的龙头可像真的了:圆圆的脑袋上顶着颗绿绿的宝珠,耳朵尖尖的,像顺风耳,眼睛大大的,特别有神。要是它真能跑,肯定特别威风!
非遗可真有趣呀,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等我长大后,要让非遗传播到每个国家,这样他们也可以体验到我们的非遗啦!
在科技中预见未来
■江寺小学402班 高语棠
今天真是超级有趣的一天,我学到了好多新知识,还看到了超酷的机器人呢!
大巴车载着我们出发时,主播姐姐说今天要去探索科技的奥秘。第一站是浙大国际科创中心,那里的实验室太神奇了!阿姨给我们看了一块像指甲盖那么小的芯片,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上面的电路,听说这么小的芯片能存下整个图书馆的书!我还摸了会变色的LED灯材料,手心的温度让蓝色的灯片变成了粉色。
最让我尖叫的是机器人小镇!有个机械臂“唰”地就把积木叠成了高塔,比我和爸爸玩叠叠乐快多了。机器狗翻跟头时,我们全班都在鼓掌。我最喜欢脑电波小汽车,戴上有天线的小帽子,只要集中注意力想“前进”,小车就会跑起来,可惜我总想着“千万别停”,结果小车反而停住了,逗得大家哈哈笑。
回家路上,我的脑袋里装着新知识,装着机器人跳舞的样子,妈妈说我吃饭时还在比划着机械臂的动作呢!真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遇见历史的细节
——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研学之旅
■通惠小学304班 瞿熠恺
“嘀嘀嘀”,随着大巴车的喇叭声响起,我又开启了一次研学之旅。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进化镇的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下车啦!”老师一声令下,我和同学们便陆陆续续地下了车。
刚走进博物馆,一个个精美无比的陶罐便映入眼帘。我迫不及待地跟着大部队去欣赏这些陶罐,一凑近,它们的美更是让我陶醉。你瞧,有的陶罐花纹好似滚滚滔滔的雷云,气势磅礴;有的又好比微风吹拂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还有的花纹犹如一节节不断向上延伸的楼梯……不仅花纹独特,瓶口也各具特色,有的像一朵尽情绽放的菊花,有的则像圆圆的“O”。
终于,我盼来了最期待的环节——自己动手制作陶罐。我全神贯注地看着制作视频,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步骤。终于可以自己动手了!我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同时在脑海中细细回忆视频内容。我先把泥分成四块,将其中一块压扁作为底部,另外三块搓成长条。随着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也渐渐熟练起来。我把三根长条依次在底部向上叠加,右手盘着,左手捏着,越捏越扁。可捏到最后一小段时,我却犯了难,不知该如何是好。幸好老师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我完成了我的作品。我得意地打量着自己的“杰作”,对同桌说:“你看,我的陶罐多光滑呀!”同桌也不甘示弱,说道:“我的瓶口像呼啦圈一样圆呢。”然而,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陶罐风干竟然需要半个月!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快风干吧,快风干吧!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了解到了印纹陶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印纹陶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当我们的手掌与印纹陶相接触,古老的文化便在指尖焕发出更生动的模样。我愿意成为印纹陶文化的传承人,让这份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继续闪耀。
神奇农创村探秘记
■金惠小学103班 金思源
这个夏天,我和妈妈去谢径安农创村玩,看到好多用科技种菜种水果的新奇事!
一进大门,我就看见好多玻璃瓶子!瓶子里装着像果冻一样的东西,上面插着小植物。叔叔阿姨告诉我,这“果冻”就是小植物的水和饭,等长大了瓶子装不下了就要拿出来种土里。我真想带一个回家!后来,我积极回答问题,赢得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果冻小苗”,我开心极了!
跟着讲解员姐姐,我们看到了会自己干活的机器,有的大棚里亮着红色、白色的灯,姐姐说这是在模拟植物成长需要的光照。我们还去了种菜苗的大屋子,里面雾气蒙蒙,空气里散发着泥土的味道,感觉像仙境。当我们走进一个大棚,哇,西瓜、甜瓜、黄瓜都挂在藤上,真有趣!听说这里的西瓜45天就能成熟,而且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一位爷爷还笑眯眯地掰了根新鲜的黄瓜给我尝,真好吃!
在蝴蝶馆,当我们正在看漂亮的蝴蝶标本时,突然发现旁边的植物叶子在动!仔细一看,哎呀,是几条红黑相间的毛毛虫!我和妈妈吓了一跳。店主叔叔笑着说:“别怕,这是蝴蝶宝宝,很可爱呢,你可以摸摸它。”虽然叔叔这么说,但我还是有点怕,没敢摸。午饭后,我们还亲手制作了蝴蝶标本。我认真听完讲解后,很快就做好了一个漂亮的蝴蝶标本作品。
活动的最后,我们去摘小番茄。一进大棚,哇,红的、黄的、绿的小番茄挂满了枝头,像好多小灯笼。它们不仅颜色丰富,样子也很多。圆的像小球,弯的像小月牙,还有爱心和小葫芦样子的!不一会儿,我们就摘了满满一盒。
一天的农创村参观结束了,我们玩得很开心!我们亲眼看到了科技让蔬菜水果长得又快又好,知道了毛毛虫会变成美丽的蝴蝶,更尝到了亲手摘的黄瓜和番茄!原来,科技能让种地变得这么神奇有趣!
非遗之花
■杭州市临平区实验小学六年级 杨星言
看向青青的瓷器
越窑的纹里藏着千年月光
钱塘江潮拍过的窑口
每道纹路都洇着古越的诗行
这是非遗的花 在釉色里绽放
看向竹绷上跳动的银针
萧山花边绣出江潮的波光
丝线穿过外婆的掌心
把潮起潮落绣成窗上的诗章
这是非遗的花 在针尖上绽放
看向色彩斑斓的泥塑
匠人的手掌翻覆
把江风童趣捏进泥香
这是非遗的花 在指尖上绽放
一朵朵花开在岁月深处
老一辈的汗珠润透时光
当潮声又漫过江岸
非遗的种子 正落在我们手上
潮韵文脉里的传承
■北干初中新初一 张艺琳
向着钱江潮涌的那方向去探索
钱塘诗词的神秘韵律
哪怕只是横竖撇捺中的一个笔画
也要静静欣赏
漫过诗词馆的朱漆门扉
我们踩着潮声走进长廊
雕梁上悬着泛黄的诗卷
风过时字句都在摇晃
讲解员指尖划过石刻
向着萧山非遗的那端
去寻找其中的独特奥秘
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面团
也会成为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诗词课上平仄敲打着心房
匠人演示着传承的秘方
接过温热的面团与诗卷
潮声在血脉里奔涌成江
暮色中回望来时路
向着萧山精神的那头
去传承老一辈人的精神
每个脚印都盛着文化的微光
要做守护文脉的弄潮儿
让千年故事随夏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