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员 傅小慵
据大河报报道,近日时尚女装品牌Zara的两则广告因模特看起来“瘦得不健康”在英国被禁播。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算是对当下畸形审美观的一种提醒。
对于女性来说,追求美是永恒的主题,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都吃不饱,谁都没有心思追求什么瘦,能填饱肚子都不错了。动不动把“我要减肥了”的口头禅挂在嘴上,就是物质丰富了以后的事。正因为食物唾手可得,油水又多,身材管控很容易滑向肥胖的一面。但其实,经常在喊减肥的人群往往不是最胖的那一波,而是肥瘦比较正常的人。
她们往往受到杂志、秀场、影视剧等特殊场合传播的审美的影响,觉得身材好的标准就是没有一丝赘肉,这样的追求又容易滑向另一面,就是病态瘦。而一些商家为了拍出美感,就会选用偏瘦的模特,这样又会强化“以很瘦为美”的非理性审美。
英国广告标准局裁定Zara的两则广告为“不负责任”的广告,理由是:一名模特因身体上的阴影和光滑的后发髻发型显得憔悴,另一张照片中模特的姿势和服饰露出了她突出的锁骨。
放眼国内一些服装品牌,他们在门店广告、淘宝服装图片模特或服装主播的选用上,还是突出了“以瘦为美”的审美。特别是服装主播都偏瘦,比如166厘米身高,体重是48.7公斤左右的居多。之所以选择偏瘦的主播,主要是为了上镜好看。当她们在试穿衣服时,基本呈现出单薄的肩背、A4腰和瘦尖的锁骨,而围观直播的女性朋友们一方面会“恭维”这样的美,一方面叹息自己太“胖”,穿不出这样的效果。
这一裁定值得国内相关监管部门学习。广告的意义就在于传播一种理念和一些信息,无形之间重塑着人们对美的认知。假如所有女装品牌都是一个审美取向,就会给当下的女性美设定出新的“紧箍咒”。受众群体很容易受到从众性的影响,迷失在畸形审美的路上。由此可见,对于女装品牌广告性营销手段的监管,也应提上日程。
值得欣慰的是,反身材焦虑的呼声开始有所增强,主打一个舒适和自在的松弛风开始被追捧。比如上海某女装店采用“大码模特”展示真实身材,获得消费者共鸣。还比如,杭州一些原创女装淘宝店也在不断强化松弛风,设计的很多棉麻类衣服都主打一个宽松自在,启用的模特也比较接近正常女性的体重,比如身高158厘米、体重96斤或身高166厘米,体重110斤,上镜就有点肉,能更好地与店铺粉丝沟通。特别是前阵子杨幂带火的魏晋褶衣,宽袍大袖、行云流水的特点,再度助推了松弛风着装的小众潮流。
其实,对于女性来说,有点小肚子,特别是“中年少女”的手臂有拜拜肉,那都是最正常不过的身材。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女性朋友还是依据自己的状态和能量的需求,来决定自己生活的节奏,包括肥瘦和着装。